清晨5點多,帶上調查問卷和調研提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二院”)院長王建安,驅車直奔舟山市岱山縣。類似這樣的調研,他每年都要進行好幾次。
為了提升浙江省內山區海島地區的醫療水平,浙大二院與包括岱山縣第一人民醫院在內的7家基層醫院締結協作關系,通過常駐專家、工作站(室)、周末專家等形式,輸入優質醫療資源。
“幫扶成效很明顯,但是想要變‘輸血’為‘造血’,還需要在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隊伍。”會議室內,衛健、醫院、高校等相關單位的代表圍繞這個議題紛紛發言,王建安認真傾聽、仔細記錄,時不時問上幾句。
云南景東、青海海西、西藏那曲……浙大二院合作幫扶的醫院落到哪里,王建安調研的腳步就跟到哪里。除了義診、座談,他還經常要求到遠一些的村子走走,傾聽山區百姓和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心聲。
“基層醫院想要真正強起來,歸根結底還是要從‘人’入手。”圍繞深耕多年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2023年王建安在提案中建議,制定“縣醫”“鄉醫”“村醫”的專項培養和繼續教育計劃,鼓勵通過遠程培訓、業務講座、跟班學習、設立名醫工作站等方式,助力基層醫療人才職業發展。
為此,王建安首先在浙大二院開始探索,辦起了“山海飛鷹”班。首期38名“飛鷹學員”由浙大二院、浙大醫學院與7家“山海”分院面試后產生,由導師一對一指導學習。學員們接受1個月的集中理論授課和6個月的臨床實操,考核合格后將在縣域內獲得碩士研究生同等待遇。
“針對基層醫院臨床‘名醫’少、關鍵技術缺乏的現象,可以打造掌握某方面關鍵技術的當地名醫隊伍,重點提高慢病診療、急診鑒別、兒科等能力。”王建安建議。為此,浙大二院推出側重臨床實用專項的重點培訓項目。針對縣域難以維系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情況,浙大二院還提供支持,讓基層醫務人員定期到醫院來“回爐”提升。
近年來,圍繞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人才梯隊建設、應急醫療救治服務隊伍建設、臨床創新人才培養等問題,王建安提出了多條建議,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積極回應。
醫學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公里”是王建安始終關心的問題。過去一年,他花了大量時間走訪多家基層醫療機構,與一線青年住院醫師深入交流,了解他們在規范化培訓上的需求和困惑。如今,這些用心調研收獲的所思所想已經轉化成一條條切實的建議。
“傾聽基層呼聲,反映民生關切,形成切實有效的意見和建議,是政協委員應盡的責任。”王建安說,未來將繼續認真履行委員職責,為破解民生難題貢獻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7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