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深圳8月23日電(記者嚴圣禾 通訊員趙恩汐)日前,記者從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基因組多維解析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多家機構,發布了細胞組學技術Stereo-cell。這項技術打破了傳統單細胞測序技術局限,標志著中國在細胞組學技術領域取得原創性引領成果——從單細胞測序往往只能獲取單一分子層面信息的“平面解析”模式邁向兼顧多模態信息、具備“立體洞察”能力,并將為規模化開展細胞病理、發育與衰老等前沿研究提供強有力支撐。相關成果于近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這一成果有效避免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傳統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多基于液滴微流控技術,易因其物理限制導致細胞丟失或變形問題;“納米級高精準捕手”Stereo-cell以高密度DNA納米球陣列為核心,直徑僅220納米的小球以500納米的間距密集排列在芯片上,通過靜電吸附即可捕獲細胞。
該技術還結合顯微成像及空間定位,對細胞進行“CT掃描”和“GPS定位”,能在一張密密麻麻的細胞“集體照”中精準識別每個細胞,避免誤判。
更重要的是,Stereo-cell具備從百個到百萬個量級細胞投入的超寬通量范圍,能夠在一次實驗中從大規模樣本中識別出稀有細胞亞群,即便是占比僅0.05%的稀有細胞,也能實現“大海撈針”。其芯片最大尺寸可達13厘米乘以13厘米,具備更大細胞通量潛能。
“一次實驗就能捕獲百萬數量細胞,并且獲取形態、轉錄和蛋白特征,實現更深度地解析細胞的病理狀態。”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劉傳宇研究員說。
除此之外,Stereo-cell支持細胞直接在芯片上培養,實現原位動態測序,捕捉基因轉錄活性變化,并保留空間位置及時序變化信息,做到細胞變化“實時直播”。
對于傳統技術難以處理的復雜結構和大細胞,Stereo-cell也展現出獨特的優勢。以骨骼肌纖維研究為例,Stereo-cell能精準區分不同功能區域的基因表達,揭示肌纖維的空間異質性。
正如文章共同通訊作者、基因組多維解析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華大集團首席研究員徐訊所言:“基于此平臺發起的百億細胞聯盟,將構建包括生命圖譜、疾病圖譜和擾動響應圖譜在內的‘三大細胞宇宙數據庫’。歡迎全球科研團隊共建共享,共同推動細胞AI大模型與虛擬細胞系統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