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區內突發心梗一個電話手術獲救
珠海在市民熱線基礎上設立24小時專線電話 為重大疾病患者實行“綠色通道”
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生在“二級防護中”給病人做手術。
居民深夜給在小區做核酸采樣的醫務人員送來剛煲好的粥。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全員核酸!三天兩檢!南屏封控!不進不出!上個周末,珠海市“戰疫”號角再次吹響。“高效的政府、熱情的市民、發達的媒體,相信珠海一定行”已經成為萬千市民的口頭禪。開通“綠色通道”,封控區內病危的急性心梗患者轉危為安;半夜,社區阿姨煲好一鍋熱氣騰騰的暖心粥溫暖了核酸現場醫護人員的心;一車車一袋袋生活物資送往封控社區……一幕幕緊張有序、忙碌溫馨的場面,讓全市240多萬人吃了定心丸。
手術時醫生十多斤重的鉛衣外還要穿防護服
1月14日,珠海在大規模檢測中發現首例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者,立即對相關社區進行封控管理。當地還在市民熱線“12345”的基礎上專門設立生活服務、醫療保障的手機專線,24小時接聽群眾來電,確保群眾生活能得到充分保障,并對孕婦、重大疾病患者實行“綠色通道”機制。
43歲的李先生已經反復胸悶2天,7小時內不斷加重,1月14日晚上7時30分他撥打了求助電話。疫情指揮部醫療保障組第一時間安排醫護人員將李先生送往珠海市人民醫院急診就醫。醫院急危重癥醫學部醫生迅速為李先生查心電圖,明確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報急危重癥醫學部主任賀艷。賀艷了解情況后立即啟動胸痛中心流程,作為復核小組、新冠救治專家組專家再次詳細詢問患者流行病學史,查看行程卡、健康碼后迅速指導執行患者具體收治流程。請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姜小飛會診后,確診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決定立即行急診冠脈介入手術。
盡管李先生所住小區已被劃分為封控區,但秉承“堅決不讓一名有需要的群眾耽誤就醫”的原則,醫院仍然決定立即啟動“綠色通道”為李先生行介入手術。
介入手術具有特殊性,微創的優勢取決于放射性儀器的運用。在射線下進行操作,手術醫護人員日常要穿戴大概10多斤重的防護鉛衣、鉛圍脖、鉛帽,鉛眼鏡。防疫期間還需要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標準二級防護”規定,必須再穿上二級防護中的防護服、面屏、靴套,外層還需再穿上無菌一次性手術衣。數層緊密包裹,悶熱和負重程度加重至極限,雙層橡膠手套對于精細的介入操作也是很大的挑戰。就這樣,頂著多重壓力和風險,心血管內科醫護團隊憑著豐富經驗和認真負責的態度,運用“無微不至”的介入技術與時間賽跑,9分鐘就打通了堵塞的血管,植入兩枚支架后,患者得到成功救治。手術時間,僅花了1小時。
脫下防護服和鉛衣的醫護團隊汗水已經濕透全身,他們坦言,“雖然感覺比跑了一場馬拉松還累,但心里卻輕松了。”目前,李先生已被送入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繼續治療。據介紹,就在封控管理的鎮街,首日有9名這樣的病人獲得了及時的醫療救助。
熱心市民送來各種溫暖
1月15日,南屏鎮全域被列為管控區域,全域采取“不進不出,嚴禁聚集”管理措施。這一天,管控區域內發生感人的一幕。
家住北山村的鄭先生在南屏海鮮街開店,妻子一直患有嚴重的結腸炎需常年服用中藥。因南屏鎮全域被列為管控區域,而鄭太太需服用的中藥之前已被放到南屏海鮮街的店里,被困北山村的鄭先生無法給妻子取藥,心急如焚,急忙來到北山牌坊村口請求幫助。
防疫志愿者了解到情況后,立即聯系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人員,留下一句話“鑰匙給我”,便拿著鄭先生店里的鑰匙,前往南屏海鮮街,隨后協調工作人員幫忙去店里取出中藥,將中藥交到鄭先生的手中。
這種暖人的瞬間,在珠海到處上演。1月15日深夜,在珠海鳳山街道東坑新村停車場核酸采樣點,一位熱心阿姨特地煮了一鍋粥送給中大五院的現場采樣的醫務人員。
連日來,在核酸采樣現場,這群白衣天使收到了來自熱心市民的各類“小溫暖”。“有送奶茶的,有送粥的,有送糖水的……他們很有愛又很害羞,一般都是悄悄來悄悄走。”該采樣點的負責人、中大五院腫瘤中心科護士長謝蓉芝說,他們很想向這群暖心人道謝,但他們往往把東西放下就跑沒影了。今天終于“逮到”一位阿姨,非常開心。“粥很香,熱心市民的好意更香!”不期而遇的溫暖,感動著核酸采樣點的每一個工作人員,而這群白衣天使、社區工作人員同樣感動著珠海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