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天剛放亮,山東濟寧市任城區金城街道永鑫社區的便民服務點就飄出早餐的香氣。趕著上早班的劉清輝在早餐攤前匆匆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糝湯已成為習慣。這個便民服務點集早點小吃、日用百貨和瓜果蔬菜售賣于一體,是任城區精心織就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一個溫暖節點。
任城區以智慧社區建設為支點,打造更多居民“看得見的便利”。在“15分鐘便民生活圈”導航系統指引下,居民步行可達“北門—大石橋”周邊購物、餐飲、醫療等便民場所。“我們新開設了家政服務、手工制作、電商運營、新媒體營銷等熱門社區技能培訓課程,還有年輕人喜歡的簡歷制作指導、面試技巧講解、就業創業經驗分享沙龍等活動。”北門社區黨委書記呂秀云說。
任城區發揮15分鐘可及的空間優勢,補齊社區商圈發展的短板,建成了竹竿巷社區、南池社區等31個布局合理、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業態齊全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
下樓轉角遇見咖啡書香,步行百米便可解決一日三餐,社區休閑娛樂與各類健康管理串聯起居民生活半徑……在濟南市萊蕪區,居民足不出“圈”,就可享受各類生活便利。
截至目前,萊蕪區已建成市級“15分鐘便民生活圈”10處。每處生活圈均集聚綜合超市、銀行、文印店、快遞中心、電信服務、餐飲食品店等近20種基本保障類業態和20種品質提升類業態,吸納商戶近150家。服務范圍覆蓋10余個社區和村落,輻射面積超過11平方公里,累計服務居民約9.5萬人。今年,濟南計劃再建設改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30處,計劃到2026年,實現主城區所有社區都能進入一個便民生活圈。
步行一刻鐘內,不僅能解決買菜、吃飯、理發等日常需求,還能享受養老托幼、文化娛樂、健身休閑等高品質服務,這讓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河安社區居民劉鑫切實感受到了別樣煙火氣。
“我們精準對接居民生活需求,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將餐飲、購物、娛樂、醫療、教育等多種服務設施集中在15分鐘步行范圍內,不僅提升了居民生活便利性,也激發了社區內部的消費需求。”河口區商務局黨組成員麻景光說。
利津縣瞄準居民對“品質化、標準化、便捷化”的需求,精準實施百家“名品名店”招引工程,如今,深受年輕群體喜愛的“潮”店紛紛落地,既提升了便民生活圈的整體服務品質,也為個體商戶拓展了更廣闊的經營空間。“我們會持續豐富社區周邊業態,同時通過簽約‘社區合伙人’,聯動志愿者與周邊商企實現資源共享,用精準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永利社區黨委副書記徐貝貝說。
“開飯啦。”中午時分,在聊城市陽谷縣獅子樓街道會豐社區惠風老年幸福食堂內,前來就餐的老人絡繹不絕。會豐社區黨委書記宋偉介紹,這里所有菜品統一售價2元。自運營以來,食堂日均服務約150人次,不僅解決了社區老年人“吃飯難”問題,更成為鄰里溫情互動的暖心空間。
陽谷縣積極打造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場景,推動便民商圈與養老服務圈、文化休閑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務圈等相融共促。今年上半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7億元,同比增長7.9%。
傍晚,山東日照市東港區秦樓街道尚德社區居民李欣茹一家三口,出家門步行不到10分鐘來到小區沿街的“惠佳食堂”,晚餐后把女兒送到附近的音樂教室練習古箏,夫妻二人穿過馬路來到香河體育公園廣場健身。“小區周邊吃飯、購物、醫療服務品質不斷提升,還新增了很多娛樂、鍛煉、社交場所,家庭過日子的基本需求在‘圈’里就能解決。”李欣茹說。
自8月9日起,日照市城市籃球超級聯賽(RBA)每逢周末開打,消費者憑借門票可以享受體育健身、文化娛樂、餐飲購物、景區旅游等消費折扣、抵頂,“票根經濟”串聯起了“一刻鐘生活圈”,燃旺家門口的“煙火氣”。東港區商務局副局長賀偉介紹,他們在提升餐飲、購物、維修等保障類業態品質的同時,優化布局文化、健身、娛樂、醫療、康養等居民消費圈,創新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新業態、新場景,催生社區內部消費需求,激發消費新活力。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東港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66億元,增長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