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當鐵攝入量不足、吸收量減少、需求量增加、鐵利用障礙或丟失過多時,會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進而引發貧血。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重要藥物,但很多患者在服用過程中常因用藥細節不當導致療效不佳,甚至因副作用而中斷治療。
要知道,鐵劑的服用時間、搭配禁忌和個體化選擇,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率和患者的胃腸耐受性。
兩種補鐵劑各有優劣
口服補鐵劑常見的如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琥珀酸亞鐵等,盡量空腹服用。在空腹狀態下,胃內沒有食物干擾,鐵劑能較快通過胃部進入小腸,而小腸是鐵吸收的主要部位,這有利于鐵劑中的鐵離子與腸黏膜細胞充分接觸,吸收率更高,效果更好。
不過,部分口服補鐵劑可能刺激胃黏膜,引發惡心、腹痛、便秘或腹瀉等副作用;部分劑型(如溶液)有明顯金屬味,可能引起患者排斥。
若空腹不耐受,可改為餐中或餐后1小時溫水送服,并搭配維生素C片促進吸收。胃腸功能好者優先選擇空腹補鐵劑,并搭配維生素C;胃腸敏感者優先選擇餐時或餐后服用的補鐵劑,減少胃腸道刺激。
靜脈補鐵劑如蔗糖鐵、羧基麥芽糖鐵等,這類靜脈注射型的補鐵劑能被人體完全吸收,起效快,無胃腸道刺激癥狀。但美中不足的是使用不方便,給藥時需醫療監護。此外,還可能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如急性并發癥、氧化應激損傷、加重感染、抑制白細胞功能、易鐵超載等。
影響鐵劑吸收的關鍵
避免與這些食物或藥物同服堅果、牛奶、鈣片、抗酸藥(如碳酸氫鈉、氫氧化鋁等)、濃茶、咖啡(含多酚和鞣酸),它們會抑制鐵劑吸收效果。如必須食用以上食物和藥物,需保證在服用鐵劑前2小時、服用鐵劑后4小時進食。
促進吸收的“黃金搭檔”維生素C可將三價鐵還原為更易吸收的二價鐵,建議搭配100-200mg維生素C,如1個橙子或1片VC片。諸如萎縮性胃炎這類患者可能存在胃酸不足的情況,可口服檸檬水輔助。
特殊人群需注意孕婦貧血風險高,建議小劑量分次服用。如每日分2-3次,必要時選擇緩釋劑型;兒童優先選擇口感好、刺激性小的液體或顆粒劑型。
常見副作用這樣應對
胃腸道反應如出現黑便是正?,F象,這是鐵與腸道硫化物反應的結果,無需恐慌。便秘者可增加膳食纖維、多喝水,必要時使用緩瀉劑。
牙齒染色液體制劑可能使牙齒變黑,建議用吸管服用并及時漱口。
需要注意的是,缺鐵性貧血糾正后需繼續補鐵3-6個月,以補充儲存鐵。定期復查血清鐵蛋白(目標值>50μg/L),避免使用過量導致鐵過載。
個性化用藥提升療效
用藥細節是療效的“放大器”,科學補鐵才能事半功倍!日常補鐵,優先選擇吸收率高、耐受性好的鐵劑如多糖鐵復合物。根據胃腸反應調整服藥時間,必要時與醫生溝通更換劑型。避免“無效補鐵”,若規律用藥兩周后血紅蛋白未上升,需排查是否存在持續失血、吸收障礙或誤診情況。
文/馮翠月(北京朝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