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張佳星)全國超過12.36億人開通使用醫保碼,就醫買藥實現掃碼結算、刷臉結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次從2020年的537萬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2.38億人次,增長44倍……在7月2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章軻表示,“十四五”期間,全國醫療保障系統積極推進科技賦能,全面建成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實現醫保業務編碼標準全國統一,顯著提升醫保智能管理水平。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智能監管子系統拒付、追回醫保基金3.3億元。”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黃華波表示,通過強化大數據技術應用,構建“異常住院”“醫保藥品倒賣”“重點藥品監測”等大數據分析模型,精準鎖定違法違規行為,醫保基金監督檢查精度和力度得到大幅提高。醫保智能監管系統令醫保基金使用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黃華波表示,國家醫療保障局將進一步推進“一人一檔”全民參保數據庫建設,動態更新參保人員參保狀況變化,挖掘數據潛力,賦能參保人員健康管理。
隨著醫保碼、藥品追溯碼、移動支付、電子處方等信息手段的全面應用,群眾就醫購藥更加便捷。醫保基金還通過真金白銀的購買,為醫藥行業發展、醫藥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持。
“十四五”以來,醫保基金累計支出12.13萬億元,年均增速9.1%。其中,醫保基金對于創新藥的支出大幅增加,2024年支出是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長40%。
“我們制定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堅持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推動更多新藥、好藥盡快納入醫保藥品目錄。”章軻介紹,“十四五”以來累計有402種藥品進入醫保藥品目錄。近期新設立的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也是醫保支持醫藥創新的舉措之一,目前已有超過100個藥品申報了該目錄。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管好用好醫保基金的同時,持續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通過醫療服務價格立項,人工心臟、腦機接口等醫療“黑科技”正從臨床試驗走向大規模應用;通過引導醫療影像資料“上云”,云存儲、云計算技術在醫療領域更加普及;通過推動“航空醫療轉運”應用,低空經濟加速起飛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服務場景。章軻表示,推動創新成果和服務加快進入臨床使用,將為包括醫藥產業在內的各相關產業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