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兒不在身邊,有這些AI照看著,我心里踏實了很多。”望著院壩上方的智能感知設備,85歲的黃元氣熟練地說出“AI”這個不久前剛學會的新名詞。
黃元氣是重慶市潼南區桂林街道梨樹村1社居民,兩個女兒平時都在重慶主城區居住。83歲的妻子奚夢蘭身體不好,兩個女兒幾年前將老兩口接到身邊照顧。可黃元氣覺得住在大城市讓他不自在,就一個人回到了梨樹村。
在桂林街道,有157名像黃元氣這樣的獨居老人。這些獨居老人的平均年齡超過70歲,保障他們居家安全成為重要的民生課題。2024年4月,潼南區推出“獨居老人AI守護”平臺,借助智能感知設備,構建起“前端發現、云上調度、線下處置”的獨居老人閉環守護體系。
在桂林街道的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工作人員賴未正通過AI守護平臺觀察獨居老人生活區域的實時情況。“我們在獨居老人生活區域的周邊安裝感知設備,錄入人臉信息并設置時間閾值,系統監測到老人久出未歸或久居未出超過8個小時就會自動報警,社區將第一時間調度網格員上門查看,實現風險動態預警與社區快速響應實時聯動。”賴未說。
今年5月中旬,桂林街道雙壩社區6社獨居老人陳明飛突發劇烈腹痛,癱坐在院壩中無法起身。指揮中心發現異常后,立即通知社區網格員邱玉嬌。不到10分鐘,邱玉嬌就帶著鄉村醫生趕到現場緊急處置,緩解了老人的病情。
潼南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主任唐靜波介紹,桂林街道目前已安裝“獨居老人AI守護”智能感知設備103個,全區其他街道也在陸續推廣,通過“科技預警+人力響應”,為獨居老人提供全天候的保障。
(本報記者 黃漢鑫 通訊員 吳鑫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