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防風邪這幾件事要做好
我國北方地區有春季多風的特點,風邪無處不在。特別是當人體的正氣不足、抵御能力下降時,風邪就有可能透過我們的腠理,侵襲身體。但是如果做好防范措施,它也不會有可乘之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免受風邪侵擾呢?春季重點防范風邪襲肺中醫認為,自然界正常的風、寒、暑、濕、燥、熱(火)稱為“六氣”,“六氣
我國北方地區有春季多風的特點,風邪無處不在。特別是當人體的正氣不足、抵御能力下降時,風邪就有可能透過我們的腠理,侵襲身體。但是如果做好防范措施,它也不會有可乘之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免受風邪侵擾呢?春季重點防范風邪襲肺中醫認為,自然界正常的風、寒、暑、濕、燥、熱(火)稱為“六氣”,“六氣
從在大陸孤身一人,到逢年過節都有朋友做伴;從在校園都會迷路的“愣頭青”,到北京旅游“百事通”……許瑋辰說:“這里朋友多,機會多,是個適合學習和發展的好地方。”“晚上睡不著覺怎么辦?”“我常常感到腰痛,要怎么調理?”不久前,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生許瑋辰做客中國青年報推出的《青年茶座》視頻節目。拍攝結束后,
人到中年似乎有個避不開的話題——“中年發?!?。為什么進入中年后,長胖變得那么容易?很多人把罪魁禍首指向“代謝”,認為是身體能量代謝慢、消耗變小惹的禍。那么,“發福”與“代謝”到底有沒有關系?代謝需要負責嗎?發胖確有“代謝”的責任先來看看似乎很有道理的一種說法。人到中年以后,全身器官會進入
3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驚蟄,每年的時間點在公歷3月5日至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对铝钇呤蚣狻分刑岬剑骸岸鹿潯f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入冬時動物冬藏,不飲不食,稱為“蟄”。待雨水節氣過后,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萬物復蘇,意為“驚蟄”,這時我國大
只吃素,你的身體同意嗎?【更美更健康】 桃膠珍菌鹵味飯、蜂蠟柿餅、燒汁金菇卷、孜然猴菇串……這些琳瑯滿目的素食菜品,正成為大家的盤中新寵?!〗陙恚S著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呈現高發之勢,“素食”越來越被一些人群推崇,“素食餐廳”也經常出現在某些生活類App的熱門榜單上。然而,生活中盲目
記者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時,他正在該校新校區的中藥植物園內教學生辨認百草。天氣炎熱,這位“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仍然一絲不茍地向年輕人傳授著中醫藥國粹。2020年1月26日晚,年逾古稀的張伯禮,接到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需要他馳援武漢的通知。形勢異常嚴峻!這是張伯禮來
中醫學認為,“肝開竅于目”,意思是說,眼睛的生理功能主要依賴于肝血濡養,《黃帝內經》早有“肝受血而能視”之說。同時,強調肝主藏血的功能,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也就是說,人只要一閉眼或一睡著,肝臟就能發揮其藏血之功。因此,傳統養生中,非常強調通過閉眼來養肝,眼皮相當于肝臟工作和休息的開關,眼一閉,則
“睡少而事多,必不能長久?!彼抉R懿曾這樣評價諸葛亮。不日,諸葛亮果真病死于五丈原。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睡眠過少,勞心的事情又多,身體必然不能支撐很久。我國傳統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也有記載:“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奔床贿^勞、休息好,才能健康長壽。然而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張忠德教授醫案 小正,兩歲,腹瀉1周多小正今年兩歲,作為早產兒自小脾胃就不好,一喝普通奶粉就拉肚子,從小又對雞蛋過敏,一直食量偏小,還不愛吃魚吃肉,就喜歡吃水果、青菜,爺爺奶奶就由著他的性子來。瘦小的小正比同齡孩子小一圈,面色青青,還常拉肚子,天氣一冷或飲食
傳統中醫認為,腎是人體先天之本,腎氣旺盛,腎精充足,腎陰、腎陽相互協調是維持身體正常運轉的重要條件。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判斷自己的腎是否健康?給大家兩個鑒別方法——查足跟、看眼睛。足跟疼。《黃帝內經》指出:“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腨內?!笨梢?,足
大家都知道盛夏時人容易中暑,殊不知,情緒也會出現“中暑”,尤其是節節攀升的氣溫,加之還不能隨意摘掉的口罩,會使得不少人的心情跟著煩躁起來,變得心頭仿佛有一股無名之火,渾身難受,脾氣也開始變得急躁、易怒,甚至進一步出現失眠、焦慮。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中醫理論認為“心主神明”,是指人的精神活動受心的調節控
三九天,天氣愈加寒冷,人也容易觸景生情,出現傷感情緒。冬季抑郁最典型的表現包括睡眠和飲食習慣改變、情緒持續低落、失去活動興趣。由于抑郁的人偏愛高糖和高淀粉食物,容易體重增加,更會導致疲勞、易怒、精神難以集中,形成惡性循環。中醫學認為,抑郁障礙屬“郁證”范疇,與心、肝、脾關系密切。肝主疏泄,性喜條達,
大雪飄飄的嚴冬,為了追求苗條,很多人穿著薄絲襪、單褲、露著腳踝……“美麗凍人”。12月22日就是冬至了,作為養生學上的重要節氣,中醫認為此時節飲食起居都要以“暖”為先,千萬不能凍著。《黃帝內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就相當于天上的太陽,大自然若失去太陽的溫暖,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季的結束和冬季的開始。中醫認為,人體與自然界一樣,“萬物皆生于春,長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因此從立冬開始,就要進入“收藏”階段,以達到與自然和諧的狀態。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歆專門帶來立冬養生攻略,教大家在這個時節“收藏”?!撅?/p>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醫師 曹 洋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內經》記載:“陰平陽秘,精神乃至;陰陽離絕,精氣乃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體陰陽相互協調,則精氣充足,精力充沛,若陰陽任何一方偏盛偏衰,就會導致疾病發生。中醫認為,在陰陽協調平衡的關系中,陽氣更為重要一些,發揮著主導作用。只有陽氣
北京老年醫院體檢中心主任、中醫學博士 馬 毅 □李阿玲夏秋交替,“陽極陰生,陰氣居于內”,容易發生血瘀?!饵S帝內經》曰:“心開竅于舌”“腎脈挾舌本”。中醫認為,舌頭的不同部位代表了身體不同臟腑的功能,觀舌色可知疾病性質,正氣虛實;看舌苔可辨邪氣淺深,胃氣存亡;審其潤燥,可驗六淫病邪之變化,機體津液之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肺病科主任醫師 張 瓊 □住院醫師 張 潔冬病夏治是中醫特色療法,更是智慧結晶。《黃帝內經》記載:“春夏養陽”“長夏勝冬”,指出在夏季培補人體的陽氣,到冬季就能阻遏風寒邪氣侵襲。夏季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最為旺盛,適宜冬病夏治。今年入伏從7月12日開始,很多人紛紛選擇貼三伏貼來防病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中醫師 賀青軍盛夏季節氣溫高,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攀升。臨床數據顯示,在夏季,心源性猝死者平均占全年死亡人數的47%。中醫認為,夏季屬火,而五行中心臟也屬火,故夏季與心氣相通。夏季炎熱汗出,暑熱為陽邪,最易耗心氣、傷心陰、亂心神,心脈失養時容易出現心悸胸痛等癥狀,甚至
進入酷暑時節,正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的時間,也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節。人在夏季如何養生,生活起居及用藥又應該注意些什么呢?夏季養生,順應自然,重在養陽。中醫學認為,心為“君主之官”,是五臟六腑之主。心功能的正常發揮要依賴于心之陽氣的溫煦和推動,使血液在血管內運行,為人體臟腑器官提供充分的氧氣和營養。
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被譽為“心臟病學之父”的美國人保羅·達德利·懷特已經提岀步行對健康有特殊的益處這一論點。懷特認為,健康的成人應該把每天步行鍛煉作為一種規律性的終身運動方式。20世紀70年代后,懷特的論點得到了科學驗證。在1992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就曾宣布: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步行。在1997
受訪專家: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綜合科副主任 唐顯軍上了歲數,有的老人往往懶得運動,在電視前一坐一整天,或者一睡就是一個下午。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綜合科副主任唐顯軍表示,《黃帝內經》中提到“久坐傷肉”,在中醫理論中“肉”歸于脾,久坐不動不僅影響脾的功能,精神狀態也會每況愈下。近日,澳大利亞有研究指出,
中醫認為,人的生長規律是生、長、壯、老、已,沒有病字,也沒有死字。換句話說,如果按照中醫的思維和要求來生活,順應自然規律,完善衣、食、住、行、娛,就可以達到不發生疾病的“無病”狀態,健康地生活,用《黃帝內經》里的一個詞,就是“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吧瞎げ恢我巡≈挝床 ?,不舒服的癥狀是身體在提醒我
生活中時常聽到“脾虛”“脾氣虛”“調理脾胃”,該如何理解呢?脾臟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它幫助身體將攝入的食物和水轉化為營養物質,以此來滋養身體,維持著身體日常的代謝。正常情況下脾氣的特性主升,只有脾氣該升時升,才能把營養物質水谷精微送到心,肺,頭面部,然后心肺再將水谷精微生化為氣血,用來濡
有些水果不光營養美味,放在床頭,其氣味還能助人入眠。建議睡眠不好的老年朋友,在床頭放一些柑橘類水果,比如橘子、檸檬等,清新怡人的果香可助安心凝氣,促進睡眠。從《黃帝內經》到《本草綱目》,都提到了中藥植物芳香氣味的醫用功效。比如橘子,具有理氣、除燥、利濕、化痰止咳的作用,中醫認為其香氣可化濕、醒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