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協同破解異地養老難
眼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異地養老、候鳥式養老等服務模式逐漸受到關注。異地養老的出現是與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聚集了大量養老所需的資源,但受發展重心以及功能設置等因素的影響,中心城市和發達地區養老服務供給成本較高,導致養老服務資源過剩和養老服務供給不足并存。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眼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異地養老、候鳥式養老等服務模式逐漸受到關注。異地養老的出現是與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聚集了大量養老所需的資源,但受發展重心以及功能設置等因素的影響,中心城市和發達地區養老服務供給成本較高,導致養老服務資源過剩和養老服務供給不足并存。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本報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任歡)民政部、全國老齡辦近日發布《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萬人,占總人口的15.4%。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吳文詡)記者10日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針對高齡老年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養老服務保障工作,北京市多部門近日聯合出臺《關于加強“老老人”服務保障的若干措施》,主要涉及加強需求調查和兜底保障、優化服務設施功能布局、擴大普惠服務、完善醫療服務供給、推進服務專業化標準化智慧化、強化
工作人員在寧夏2024養老服務業博覽會上向參觀者介紹醫療產品。新華社記者 毛竹攝6小時行走續航能力,15個小時待機時長,全球首款肌腱驅動雙足機器人在VR設備遠程操控下,不但能為老人端茶送水,還能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及時報警。近日,寧夏舉辦2024養老服務業博覽會,諸多類似全球首款肌腱驅動雙足機器人的科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8月26日下午,國務院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為主題,進行了第九次專題學習。國家統計局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了一批新職業和新工種,其中在養老護理員職業類別下新增了社區助老員和老年助浴員兩個工種。加上之前發布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和健康照護師等職業,與養老行業相關的新職業和新工種日益增多。這一現象表明,我國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已經有了一定規模,并且職業分工日益專業化與精細化。據最新統計
一日三餐,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更是關涉“老有所養”的重要方面。當前,全國各地著力解決老年人就餐問題,加快建設“長者食堂”“老年餐廳”,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菜品豐富、安全衛生、價格公道的餐飲服務,還能利用“高科技”將個人健康檔案與老年食堂數據打通,通過人臉識別提供有針對性的菜品服務,實現了由“吃上
新華社記者姚玉潔、劉羽佳、桑彤當前,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在6月19日至20日舉行的2024陸家嘴論壇上,銀行業、保險業等人士圍繞銀發經濟與養老金融展開討論,就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推動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等提出建議。發展銀發經濟,既是實現老年群體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也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布關于對《北京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試點項目建設運營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管理辦法》中提到,北京試點將養老托育等9大服務嵌入社區服務。社區原則上應配置養老托育功能《管理辦法》明確,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主要是通過在社區(小區)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青海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青海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其中提到,強化政府兜底保障職責,加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加快建設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普惠可及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促進我省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到2
5月31日,一大批養老新技術、新場景、新模式,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智慧養老應用場景推介會上亮相。老人在做出指定手勢后如何觸發報警?怎樣通過攝像頭自動在人員聚集場所標記處于摔倒等異常狀態的人?推介會上,參會者紛紛亮出自己的助老“黑科技”。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如何讓老年人享受更加安全便捷的晚年生
2020年高考填報志愿時,劉佳蕓選擇了“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當年這個專業在全國首次招收本科生。抱著對這個新專業的興趣,她填報了志愿并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錄取。經過近4年的專業學習和實習實踐,她即將進入上海市養老服務協會綜合事務部工作。為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進一步推動養老產業發展,2
記者10日從民政部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民政部等七部門近日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對預收費用收取要求、使用用途等進行規定。近年來,一些養老機構采取預收養老服務費、押金和會員費等形式運營。這種方式讓老年人及家屬享受了優惠的價格,節省了逐月交費的時間成本,但也有一
近日,江蘇公布了該省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結果,168人評上全國首批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職稱,在行業內引發熱議。有了養老護理職稱,意味著養老護理職業從專業學科到人才隊伍建設以及職業評價方面形成了完整體系,使得這個職業有了更高的“含金量”,社會認同度也得到了提升,職業發展通道更暢通。隨著我國人
昨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2024年老齡健康工作會,回顧總結近年來全市老齡健康工作,部署2024年工作任務。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全市571家養老機構均與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一對一”對接機制,養老機構醫療服務實現全覆蓋。今年,本市老齡健康工作將以完善“老老人”健康服務為重點,繼續
2023年9月公布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將養老服務法列入第二類項目,即需要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多位參加本次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建議,為落實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服務擴容提質”,應盡快啟動立法程序,制定一部高質量的養老服務
【代表委員建言】黃紅霞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2023年,河南通過建立健康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推出“醫療機構+醫養服務中心+醫養服務站+家庭”的全鏈條養老服務,探索出了“全鏈式”醫養結合創新養老模式。當前的“全鏈式”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仍處于起步階段,建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將其作為重點民
本報北京2月20日電(記者靳昊)最高人民法院20日發布涉養老服務民事糾紛典型案例,旨在通過司法裁判規范養老服務內容,引導養老機構健康運營,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助力老年人放心養老、安心養老。 養老機構作為經營場所,對入住的老年人負有安全保障義務,未盡到該義務使老年人受到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
刷醫保卡直接結算報銷,醫學檢查結果互認,醫養結合提升醫療水平……京津冀協同發展步入十周年,養老協同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十年來,三地基于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便利,持續加強養老資源對接、提升,努力為三地養老協同創造條件,讓三地老年人能切身享受到便捷和優質的服務。隨著政策信息共建共享、養老服務同質同標,如今
【把脈】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超2.1億人,占全國總人口15.4%。當下,老年人的生活需要與養老服務“不適老”之間存在一定矛盾。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是全社會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其實,老齡化不是問題,不適應才是問題。
主持人本報記者 李曉本期嘉賓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副會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 朱耀垠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趙忠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青連斌編者按: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王媛媛、陳碧琪)當前,養老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了適應老年人的需求,異地養老正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冬南夏北”候鳥式養老方式。老年人在異地養老最關注什么?如何借助市場力量加大優質養老服務供給?如何在異地養老機制探索方面為全國提供經驗和模板?聚焦異地養老產
中新網永州11月11日電(趙四清 彭穗 唐文芳)每天一大早,湖南省祁陽市龍山街道寶塔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便傳來歡聲笑語。這是老年舞蹈隊正在排練,大家一邊學唱祁陽小調,一邊練習走位。 近年來,祁陽建成并運營居家養老服務指揮中心、全面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智慧化水平,使網格化養老服務模式深入社區,老
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徐婧) 2023年北京市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大賽”)11日啟幕。本次大賽吸引了全市1萬余名養老護理員參與,經過機構內部選拔、區級選拔賽后,共有510名選手進入市級比拼。 本次大賽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舉辦,北京養老行業協會承辦,主
10月23日,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家年華”活動在日壇公園舉辦。本次活動以“讓專業養老服務走進尋常百姓家”為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本市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試點落地一年多以來,全市已累計簽約居家照護服務超過350單。此外,本市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動員了近30家市場主體參與和復制推廣創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