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貴明攝(人民視覺)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安泰街道五一廣場的一處口袋公園,志愿者陪同老年人體驗智慧健身器材。
謝貴明攝(人民視覺)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攝
">在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學生參加減脂課。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攝
“國家喊你來減肥!”一場關乎健康的“體重管理”行動已經啟動。
2024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個部門聯合制定《“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自2024年起,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實現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廣泛建立,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顯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體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漸形成,部分人群體重異常狀況得以改善。
今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健康體重管理門診設置與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有序推進健康體重管理門診設置。鼓勵有條件的三級綜合醫院、兒童醫院、中醫醫院設置健康體重管理門診。同時,全國愛衛會要求,將健康體重管理行動等3個行動納入健康中國行動。
隨著“體重管理年”活動深入實施,健康體重管理門診越來越受關注。這個門診有啥特點?能否幫助肥胖人群成功減重?近日,記者走進北京市各級醫療機構,探訪健康體重管理門診的新做法。
開設多學科聯合門診,提供一站式專業解決方案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的門診三層,一場體重管理多學科聯合門診(MDT)開始了。門診室里,減重與代謝外科、臨床營養科、內分泌科、婦科、中醫科的5位醫生正在問診。
今年28歲的王芳(化名)是一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體重指數為45,已經達到重度肥胖的標準。“我平時愛吃肉、零食,不愛運動。之前看過婦科,也試圖減重,效果不佳。”她說,看到醫院有聯合門診,能一站式看不同科室的大夫,便想嘗試一下。
“我們需要先做一個骨骼肌、脂肪、體脂率等人體成分分析”“在婦科方面,要評估生殖內分泌狀態,需要用藥來控制多囊卵巢的問題”“評估減重手術的必要性,這也要看您的意愿”……不同科室的醫生從各自學科的角度,和患者進行溝通。
“我們根據患者的各項代謝指標、年齡、病因以及意愿來確定治療方案。多學科聯合門診,其實是為肥胖患者提供一站式專業解決方案。”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廉東波告訴記者,過去單一科室的“單打獨斗”模式,難以全面解決患者的多系統交織問題,容易導致干預效果不佳。
完善相關檢查后,醫生為王芳開出了藥物治療、膳食、運動等健康管理處方,從每日飲食建議,到鍛煉時長和強度,均有明確要求。一個月后,王芳的體脂率已有明顯下降,體重減了6公斤。最讓她欣喜的是,經過每月一次的復診,一段時間后月經周期趨于規律,多囊卵巢相關癥狀也緩解了。
“肥胖本質上是一種復雜、異質性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科學減重需要醫學干預。”廉東波認為,當前,很多人盲目嘗試減肥藥、減肥針、極端節食等方式,并不可取,“特別是對于體重基數大的人群,更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減重。”
專家指出,樹立正確的減重觀念,除了采用科學的減重方式,還要理性認識“肥胖”,不過度追求“以瘦為美”。
如今,越來越多三級醫院開設體重管理聯合門診,成效顯著。北京協和醫院體重管理聯合門診與疑難重度肥胖癥多學科會診互為補充,幫助一大批疑難重度肥胖癥患者成功“瘦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開設多學科聯合減重門診,今年一季度就診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超60%。
推出中西醫結合診療,將西醫精準診療與中醫辨證論治深度融合
“天氣熱了,孩子吃完晚飯就乏力、想睡覺。不過,現在血壓控制得還可以。”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門診,15歲的張岑(化名)在父母的陪伴下前來復診,他身高180厘米,體重90公斤,有高血壓病史。
“腹圍和體重有變化嗎?現在食欲怎么樣?”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尚菊菊一邊詢問,一邊給他把脈,“舌淡、苔白,有些脾虛,可以加點補氣的藥,氣足了,孩子才有力氣動起來。下課的時候,也要起來走一走。”
在尚菊菊的門診,像張岑這樣有減重需求的患者并不少。為了發揮中醫藥適宜技術在體重管理中的應用,北京中醫醫院成立了北京市首個中西醫結合診療肥胖平臺,設置體重管理肥胖癥一體化診療中心,為超重和肥胖患者提供全方位、個性化體重管理解決方案。
一個月前,53歲的杜女士來到尚菊菊的門診。“當時她體重158斤,主要是中心型肥胖,到了更年期比較焦慮。中醫判斷病機是肝腎陰虛,要從補肝腎入手。”尚菊菊說,“我們給患者開了補肝腎、健脾的藥物,加上患者注意日常飲食,逐步開始運動,一個月時間減重10斤,體重指數從28下降到26。”
中醫治療肥胖,首先要明確肥胖的核心病機。比如,痰濕偏盛、陽氣虛衰,即“多痰”和“少氣”,主要與脾和腎的功能有關。脾氣虛弱則運化轉輸無力,吃進去的飲食轉化為膏脂和水濕,留滯體內而致肥胖。
“肥胖癥患者多是以合并血糖血脂異常升高為特點的代謝綜合征,而代謝綜合征與肥胖癥又互為因果。”尚菊菊說,科室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運用益氣生津散、健脾消濁降脂方等院內制劑治療肥胖癥,具有較好臨床效果,還可以改善患者血脂、血壓、血糖及尿酸偏高等并發癥,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案。
據介紹,北京中醫醫院發布的《肥胖癥中西醫協同防治方案》,首次將西醫精準診療與中醫辨證論治深度融合,形成“六位一體”(中醫體質辨識、精準檢測、營養處方、運動指導、中醫藥適宜技術、院外管理)診療模式。
方案中,“針灸調氣通濁”“中藥辨證協定處方”“穴位埋線減脂”等中醫特色技術也被納入核心治療手段。臨床數據顯示,針灸聯合中藥治療可使肥胖患者6個月內平均減重8%—12%。
“中醫強調綜合施策。先改善體質,再控制體脂。”尚菊菊說,中醫藥綜合療法包括調整肥胖人群的狀態、改善各類癥狀、恢復代謝指標,能夠有效降低減重反彈的概率。
加強社區體重管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科學減重
“體重管理,重在‘管理’二字。除了醫學干預,營養和運動支持也很重要。”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重管理門診開診以來,康復科主任吉紅珍一直在思考如何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體重管理方式。
“吉大夫,步頻和步幅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嗎”“今日打卡:騎行3公里,步行3公里”“羽毛球鍛煉兩小時”……在微信群里,每天都有患者打卡互動,進行健康咨詢。
“近4個月時間,我減了10斤,非常滿意。我以前幾乎沒有運動量,5月開始嘗試跑步。在醫生的指導下,現在已經能夠跑2公里了!朋友都說我精神越來越好。”54歲的田女士開心地說。
3月11日,田女士來到學院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重管理門診就診。經綜合評估,醫生為其制定了平衡膳食、運動及中醫埋線治療方案,包括每周2次小組運動,每次60分鐘,中醫埋線10天1次,并根據情況給予標準化飲食方案、行為指導、膳食指導、運動指導、心理指導及復診建議。
“我原來體重指數是26,臀圍108厘米。高血壓5年,血壓控制得還可以。”田女士告訴記者,“因為平時工作繁忙,久坐少動,之前嘗試了很多次減重,都難以堅持下來。”
就診后,每周二、周五的夜間門診,田女士都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加小組運動,吉紅珍會帶領居民進行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和柔韌性練習。田女士說:“我有高血壓,運動前大夫會給我測血壓,讓我注意心率,還提示我采用正確的呼吸方式。在家門口就能減重,實在太方便了。”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生活方式干預是減重的基礎。作為距離居民最近的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有獨特優勢。據初步統計,目前北京市可以提供體重管理服務的基層衛生服務中心達76家,占總數的21%。
吉紅珍喜歡和居民們一起鍛煉,6月份總運動公里數達到208公里。他還時常在群里分享健康生活知識,將健康知識變成通俗易懂的語言。“開設體重管理門診以后,居民們對中心更加信任,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密。目前門診還處于探索階段,希望未來不斷完善,讓更多居民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踐行者。”吉紅珍說。
延伸閱讀
超重和肥胖的標準
體重指數(BMI)是評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標準,計算方式為: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我國健康成年人的BMI應大于等于18.5、小于24,大于等于24、小于28為超重,大于等于28為肥胖。
腰圍也是反映中心型肥胖的常用指標。脂肪在腹部蓄積過多稱為中心型肥胖,可根據腰圍直接判定。基于我國成年人群特點和健康風險評估,正常腰圍定義為小于85厘米(男性)和小于80厘米(女性),男性腰圍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腰圍大于等于85厘米即可診斷為中心型肥胖。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