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全國多地桑拿館推出“夏季汗蒸排毒養顏”項目,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然而,近期各大醫院因過度出汗就診的患者不斷增多,其中不乏連續汗蒸數小時導致脫水的案例。專家提醒:夏季適當出汗有利于健康,但切勿盲目追求“大汗淋漓”。
“微似汗出”才祛病
一周前,王女士因連續三天在桑拿館汗蒸超過8小時,出現頭暈、心悸癥狀,檢查顯示其體內鈉離子濃度明顯低于正常值。無獨有偶,哈爾濱市民馬先生在桑拿館連續汗蒸數小時后突發昏厥,送醫時血壓降至80/50mmHg,診斷為“重度脫水合并電解質紊亂”。
“夏季適當排汗確實有益健康,但過度則適得其反。”黑龍江省醫院中西醫結合科護理門診副主任醫師劉平說。流汗可以潤澤皮膚,保持毛孔通暢,還有助于排出體內廢物,舒筋通絡,使氣血流暢。此外,研究還發現,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抵御病毒、細菌和真菌。
適當出汗還能穩定血壓。“運動出汗有助于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壁彈性,從而達到降低血壓目的。”劉平說。
劉平說,中醫“汗法”講究“微似汗出”,如口服湯藥、艾灸、推拿等方法都能實現發汗祛邪的目的,一般不會使人大汗淋漓。相反,倘若大量出汗,身體水分流失加快,若不及時補充,就可能陷入脫水狀態,使人口干舌燥、小便短黃、神疲乏力、心慌氣短,血栓風險也會升高。
劉平進一步解釋說,汗液99%是水分,剩余1%包含鈉、鉀、氯等電解質。大量出汗會造成脫水,脫水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減慢,這就如同河流中的水流變緩,泥沙容易沉積一樣,血液中的雜質也容易在血管內堆積,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同時,汗液會帶走大量鈉、鉀等電解質,一旦身體電解質失衡,會影響神經和肌肉功能,可能出現惡心、乏力、肌肉抽搐、肢體麻木疼痛等癥狀。
劉平表示,當排汗過量,超過6小時未及時補充電解質,就可能會引發低鈉血癥,出現頭痛、嘔吐、意識模糊,嚴重時還可以導致腦水腫。
警惕四種異常出汗
過度出汗不利于健康,事實上出現以下異常出汗的情況,也是身體在拉響健康警報。
一是盜汗,即睡時出汗,醒來汗止。盜汗常伴有失眠和咽喉干燥、心煩等癥狀。西醫認為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晚上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精神壓力或某些疾病引起的。中醫認為這與陰虛有關。
二是半身汗,也叫偏汗,表現為上半身出汗而下半身不出汗,或者左半身出汗而右半身不出汗。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經紊亂引起的。
三是出冷汗,出冷汗主要表現為畏寒、精神不振、面色蒼白、肢冷出汗等。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受到驚嚇、慌張或休克后。經常冒冷汗的人可能還會伴有怕冷、頭暈、饑餓、心慌等癥狀。常見原因包括低血糖、自主神經紊亂、內分泌疾病及心血管問題,需結合具體癥狀判斷。
四是過度出汗。所謂過度出汗即在安靜狀態下或日常環境中,全身或某些部位頻繁出汗,超出正常的范圍。一旦出現過度出汗需檢查是否患有多汗癥、甲亢、更年期綜合征等。
劉平提醒,這些異常出汗情況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告,如果遇到這些情況,建議及時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