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提振消費的落腳點是服務實體、改善民生,要把促消費與惠民生結合起來,讓金融服務找準支點,進一步聚焦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上來。
“國補”疊加分期免息,以舊換新優惠多;房貸、車貸利率降了,還款壓力小了;刷信用卡消費,享受一定比例的現金返還……近年來,在政策支持下,越來越多消費者享受金融服務帶來的便利與優惠。近日,金融促消費有了更加系統全面的“路線圖”——中國人民銀行等6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提出19項重點舉措,為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這份“路線圖”,既促進消費需求,也發力消費供給。一方面以消費者為服務主體,支持提供更優質更優惠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以消費行業的經營主體為重點支持對象,加大信貸、債券、股權等渠道金融供給力度。從供需兩端入手,讓金融不僅成為消費需求的催化劑,也成為消費產業升級的加速器,促進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消費市場良性循環。
這份“路線圖”,既優化消費體驗,也提升消費能力。政策不僅立足當下,通過開展促消費活動、優化支付服務、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助力創造更好的消費體驗,更著眼長遠,通過支持居民就業增收、優化保障體系等支持增強消費能力。
更好發揮提振和擴大消費的金融力量,要把促消費與惠民生結合起來,讓金融服務找準支點,進一步聚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推動消費金融更普惠。近年來,我國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持續提升,應在這一基礎上以促消費為抓手,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比如加大對新市民等重點群體消費的金融支持,推出更多適配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他們在城市安家、就業創業過程中的金融需求。
助力消費升級更精準。消費升級是破解當下供給需求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支點,應當引導金融“活水”更精準地灌溉優質的消費供給端,不僅包括支持相關的經營主體轉型升級,還要更加注重強化消費基礎設施和流通體系改造提升的金融支持。
守牢安全底線不放松。消費領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消費門檻降低的同時,還要牢牢守住民生底線,精準、適度撬動消費者的真需求,避免誘導消費、過度消費。此外,金融機構在提高消費金融產品覆蓋面、更多讓利消費者的同時,還要平衡規模擴張與自身的風險防控。
老百姓的“購物車”里裝的不僅是商品,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站穩惠民生的落腳點,堅守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宗旨,金融一定能為消費注入更強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7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