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疫苗通過蚊子叮咬“接種”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荷蘭萊頓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瘧疾疫苗接種策略:利用攜帶改良版瘧疾寄生蟲的蚊子叮咬人類,以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在一項最新試驗中,這種方法降低了參與者對瘧疾的易感性,有效率高達89%。這一方法為更有效地應對瘧疾感染開辟了新途徑。相關論文最新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瘧疾由單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荷蘭萊頓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瘧疾疫苗接種策略:利用攜帶改良版瘧疾寄生蟲的蚊子叮咬人類,以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在一項最新試驗中,這種方法降低了參與者對瘧疾的易感性,有效率高達89%。這一方法為更有效地應對瘧疾感染開辟了新途徑。相關論文最新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瘧疾由單細
非急性硬膜下血腫是臨床常見且具有挑戰性的神經外科疾病之一,隨著老齡化進展,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是全球面臨的臨床難題。近日,國際頂級醫學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布了由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華山)、全軍腦血管病研究所(長海)指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教授團隊和海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劉霞)日本大阪大學科學家首次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轉化而來的角膜組織,修復了4名角膜緣干細胞缺乏癥(LSCD)患者的角膜。結果顯示,其中3名患者視力得到顯著改善,持續時間長達一年。研究團隊計劃開展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以深入探究這一療法的確切療效。相關論文發
科技日報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與意大利羅馬第二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研發了一種新型合成基因。這些合成基因的功能與活細胞中基因類似,能夠通過一系列級聯序列構建細胞內的結構,就像使用模塊化單元搭積木那樣,實現自組裝結構的逐塊構建。該成果發表在最新《自然·通訊》期刊上,其意味著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祝華 通訊員廖丹丹)記者10月26日從海南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研究員張之昊團隊在抗慢性腎病藥理學方向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首次發現卵形擬桿菌具有改善慢性腎臟病和腎纖維化的作用,為慢性腎病創新藥物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細胞》子刊《細胞報告》上。慢性腎臟病包括多種腎臟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春)細胞衰老與人體的胚胎發育、損傷再生、癌癥和衰老等生理病理過程緊密關聯。不過,同樣是“年邁”的細胞,卻有好有壞,有些在體內作亂,有些則默默守護健康。但如何精準識別衰老細胞中的“好細胞”與“壞細胞”卻是個難題。對此,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斌團隊日前在國際學術期
為應對抗生素耐藥性這一日益嚴峻的挑戰,科學家正不遺余力探尋新方法突破細菌細胞的防御系統。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化合物,能誘使細菌細胞自毀。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藥物化學》雜志。這種新型抗生素靶向一種天然酶——酪蛋白水解蛋白酶P(ClpP)。這種酶負責消滅老舊或有缺陷的蛋白質,對于維護細胞功能的正
近日,安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桂雙英、研究員程志非、副研究員王琪組成聯合團隊,提出一種帕金森病內外綜合治療新策略:從“內”阻斷小膠質細胞產生神經炎癥的源頭,從“外”阻止腦外周免疫細胞的持續浸潤,以調節免疫系統功能。相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ACS Nano》上。以往研究多注重抑制腦內炎癥王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團隊成功研制出一款低成本紙質傳感器,能在15分鐘內檢測出心臟病發作的生物標志物。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納米》雜志。心臟病早期診斷對于挽救生命至關重要,但標準的實驗室檢測不僅費時,而且價格昂貴。為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團隊開發出基于紙張的垂
科技日報訊 (記者金鳳)記者近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蒲腥藛T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從羊駝體內分離出一種能結合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受體的抗體。通過工程化改造,該抗體可實現HIV的完全抑制,有望為艾滋病治療帶來新方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據新一期《新科學家》雜志網站報道,美國杰克遜霍爾非營利性腦化學實驗室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高度準確的血液檢測方法,能診斷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俗稱“漸凍癥”)。ALS患者通常會出現行走、說話、吞咽和呼吸方面的困難,這些癥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最終導致死亡。目前尚無治愈方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電池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漸喪失容量,這是舊手機耗電更快的原因。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揭示了電池性能退化的根本原因。這些發現將有助于開發更好的電池,從而使電動汽車駛得更遠、續航更久,同時也將推動儲能技術發展,加快向清潔能源轉變。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科學》雜
我們為何會衰老?我們究竟有多老?如何健康地老去?這是近日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的基礎研究科學家和臨床醫生討論的議題?!吧鲜鰡栴}分別對應著衰老機制、衰老度量和衰老干預三個方面的科學問題?!睍h執行主席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指出,目前相關研究分別面臨著靶標缺、預警難、干預差等挑戰。在
記者9月15日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核化學室秦芝研究員團隊,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研究裝置(HIRFL),以及自主研發的自動化分離樣機系統,在醫用同位素鐳-223和錒-225的同步分離制備方面獲得重要進展。鐳-223(半衰期為11.4天)和錒-225(半衰期為10天)作為兩種極具潛力的阿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全面的腦成像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或處于糖尿病早期,會使患者的大腦“悄然”加速衰老。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預防這些疾病引起的神經系統變化。相關論文發表于近一期《糖尿病護理》雜志。2型糖尿病是癡呆癥的已知危險因素,但糖
科技日報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劉霞)德國耶拿弗里德里?!は沾髮W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食鹽中的鈉離子能增強免疫細胞CD8 T應對癌癥的“戰斗力”。相關論文發表于28日出版的《自然·免疫學》雜志。近年來,過繼性T細胞療法在腫瘤治療中取得了積極成果。在這一療法中,人體的某些T細胞經過處理后,可識
孤獨的進化理論認為,人類的歸屬感對于生存至關重要,無法滿足歸屬感會對個體的生存能力構成威脅。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和俄勒岡州立大學等機構的心理學家發現,孤獨感會讓人更容易遭遇噩夢的困擾。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孤獨和睡眠障礙不僅是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且與心臟病、中風以及早亡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研究團隊對1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科學家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液內檢測出一些新型RNA,其被包裹在名為“細胞外囊泡”的納米顆粒內。當癌癥存在時,這些分子會發生變化,這表明它們有可能成為檢測前列腺癌的生物標志物或治療靶標。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細胞外囊泡雜志》在線版。研究團隊將這些RNA分子命名為“EV-UGR”(細
《自然·醫學》19日發表的一項最新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與使用傳統腦刺激方法相比,使用個性化神經信號的適應性深部腦刺激,可將帕金森病患者運動癥狀的持續時長減少50%。深部腦刺激是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操作之一。醫生會放置一種稱為神經刺激器的醫療設備,再通過植入的電極,將電脈沖發送到大腦中的特定目標(腦核)。
科技日報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劉霞)瑞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抗炎飲食可降低人們罹患癡呆癥的幾率,且心臟病患者受益更大。相關論文發表于1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志·開放網絡》。抗炎飲食包括更多的蔬菜、水果、全谷物、魚類和豆類等,有益于心臟健康的地中海飲食也屬于抗炎飲食。此次研究由卡羅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肺癌風險顯著增加有關。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關節炎與風濕病》雜志。美國梅奧診所瑞貝卡·布魯克斯團隊評估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間質性肺病患者罹患肺癌的風險。相關間質性肺病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關節外
美國南加州大學科學家利用“基因魔剪”——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將人體免疫細胞B細胞變成體內的微型監測機器和“抗體工廠”,生產專用抗體來摧毀癌細胞或艾滋病病毒。而且這種方法稍作調整,可以用于生產其他抗體,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關節炎等疾病。相關論文發表于7月22日出版的《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科技日報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包括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在內的研究團隊,首次開發出一種可“按需打印”且能與人體相容的器官構建模塊。這將為研究各種疾病進展和相應療法帶來極大助力。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該成果的關鍵是一種具有可控機械性能的生物材料,能與各種人體組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張佳欣)運動會燃燒消耗體內脂肪,但對于某些人來說,燃燒脂肪卻比一般人要困難得多。為什么同樣的鍛煉,不同的人減肥效果各異?日本神戶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找到了其中原因。他們發現了一些新的信號分子,這些信號分子與運動對身體的影響密切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分子代謝》雜志上
癌癥治療中,臨床醫生不知道何時、何地以及哪種耐藥性可能會出現,這讓他們落后于狡猾的癌細胞一步?,F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方法,通過重新編程癌癥演變過程,讓腫瘤更容易被治療。研究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該團隊創建了一種模塊化基因回路,或稱雙開關選擇基因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