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養老服務隊伍 托起幸福“夕陽紅”
2013年,《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印發,開啟了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元年;2024年,我國首個關于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綜合性政策文件《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出臺;今年初,我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10余年來
2013年,《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印發,開啟了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元年;2024年,我國首個關于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綜合性政策文件《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出臺;今年初,我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10余年來
消費潛能從哪里來?歸根到底藏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當前,之所以還存在不能消費、不敢消費、不愿消費的現象,歸根到底是人們的預期還不穩。因此,促消費必須與惠民生相結合,讓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電影票房再創新高,國潮消費紅紅火火,冰雪旅
歡樂的視頻拍起來,非遺庖湯宴吃起來,嘹亮的歌聲唱起來……春節期間,從陜西西安發車的“絲路號”環秦嶺銀發旅游專列上,歡聲笑語充滿整個列車車廂。近日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出更多適合老年人的文化和旅游產品,提升老年人旅游出行體驗。當前,“乘著火車去旅游”已成為
如何加快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讓全體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三方協同機制,強化有力有效的養老服務要素保障。其中明確,要完善財政支持
【經濟界面】打卡第一家店、逛第一次展、欣賞第一場秀……時尚、品質、潮流的首發新產品、新場景紛紛落地“家門口”,首發經濟掀起了消費的熱潮。 首發經濟指企業首次發布新產品,推出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和新技術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減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費,積極推進首發經
支持企業加大老年人服裝服飾、老人鞋、老花鏡等老年日用品及輔助產品創新研發力度,引導開發適合老年人食用、營養豐富的特色食品,聚焦智能傳感、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研發一批養老科技創新產品……近來,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和推廣,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滿足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
養老金融事關大家的養老“錢袋子”,是老有頤養的“硬支柱”。近日,九部門發文明確了養老金融發展的“規劃圖”,助力中國式養老事業,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圖”指明了哪些著力點?如何更好滿足養老需求、守護夕陽紅?加力布局 養老金融迎發展機遇12月16日,中信銀行宣布與中國老齡協會在京簽署新一輪戰略合
打好政策“組合拳”是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必然要求。當前,中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周期性、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相互疊加、互為映射。所以,需要進一步創新宏觀調控手段,完善各類調控工具的協同機制。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充實完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支持不同人群養老金融需求、拓寬銀發經濟融資渠道、健全金融保障體系、夯實金融服務基礎、構建長效機制五方面提出16項重點舉措,明確了養老金融發展“規劃圖”,推動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養老金融是綜合運用信貸
最新的《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6歲。這意味著,如果順利,去年出生的嬰兒多數將能夠看到下個世紀初的太陽。長壽的趨勢,與人們的切身感受相符合。環顧身邊,長壽老人明顯越來越多,80歲習以為常,90歲也不再稀罕。與新中國成立時相比,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翻了不
8500萬,這是我國殘疾人的大概數量。如果再加上約4400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就有超億人存在生活自理困難,占比超過我國總人口的十四分之一。以輪椅、助聽器、假肢等為代表的輔助器具(以下簡稱“輔具”)是照亮廣大殘疾人和老年人群體的一道光。它能改善、補償、替代人體功能,進行輔助性治療以及預防殘疾,提高使用
銀發群體正在成為文旅消費生力軍。社交媒體上,很多年輕人討論如何幫父母搶演唱會門票,“90歲老奶奶看演唱會”沖上熱搜。銀發族還成為錯峰出游主力軍,銀齡研學、康養度假等產品銷售火爆,為旅游市場注入新活力。銀發文旅市場興起,不僅反映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現實,也體現了銀發群體生活質量的提升和消費觀念的轉變
“鼓勵多渠道多途徑吸引人才,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建立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訂單式培養、一體化育人機制,支持激勵更多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對口從事養老服務工作。”11月21日,貴州省民政廳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對于加快養老人才培養作出
在日前落幕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逐漸升溫的銀發經濟成為不少參展商不約而同的關注焦點。展望未來,如何應對迅速增長且多元化的老年護理需求?銀發經濟這一新興的朝陽產業將如何開辟新的市場空間?記者注意到,進博會期間,參展企業展示了大量針對老年人的創新康養設備和慢病干預系統。雅培帶來了針對中國老年人群
近年來,我國養老服務多元供給體系不斷優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加速發展。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41萬個,其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6.9萬個,與2019年相比分別增加了1倍、1.2倍。發展居家社區養老,符合我國當前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基本國情,契
民政部、全國老齡辦10月11日發布的《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6億,占總人口的21.1%。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社會對老年人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的需求十分迫切。日前,2024天津國際銀發經濟博覽會舉行。會上亮相的各類智能養老產品讓參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如何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10月21日,民政部召開“民政這五年”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回應了社會關切。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5年來,我國老年人保障制度不斷健全、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在農村養老服務方面,今年,民政部等22部門
眼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異地養老、候鳥式養老等服務模式逐漸受到關注。異地養老的出現是與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聚集了大量養老所需的資源,但受發展重心以及功能設置等因素的影響,中心城市和發達地區養老服務供給成本較高,導致養老服務資源過剩和養老服務供給不足并存。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近年來,為了豐富老年人的文體生活,各地紛紛舉辦各類老年體育活動,打造各具特色、深受老年群體喜愛的全民健身品牌項目,形成了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養的良好氛圍。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 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組織開展各類適合老年人的體育賽事活動。加強球類、棋牌等活動場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養老事業,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截至2022年底,養老機構數量穩步上升。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8月26日下午,國務院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為主題,進行了第九次專題學習。國家統計局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
【專家學思】 當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達2.978億人,占總人口比例達21.1%。從國情出發,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不僅是廣大老年人的意愿,也是讓廣大老年人能夠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舉措。《中共中央關于進
從2013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開啟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元年,到2023年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部門印發我國首個關于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綜合性政策文件——《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0年來,養老服務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量到
為支持銀發經濟健康發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通知,要求加大銀發經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將銀發經濟領域重點企業納入用工服務保障范圍,助力穩定和擴大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人才培養方面,將引導技工院校優化調整專業設置,加強涉老專業產教融合,及時將養老護理、健康照護
新華社記者姚玉潔、劉羽佳、桑彤當前,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在6月19日至20日舉行的2024陸家嘴論壇上,銀行業、保險業等人士圍繞銀發經濟與養老金融展開討論,就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推動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等提出建議。發展銀發經濟,既是實現老年群體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