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戲,“解藥”或許在家長身上
13歲小學生用家長手機玩游戲,14分鐘花掉4萬元,孩子家長聯系服務商退了款。事實上,孩子給游戲充錢的新聞屢見不鮮,退款與否并非“大結局”,對于孩子沉迷游戲現象的反思,才是其中的重點。在很多家長眼中,游戲與學習從來都是一對死敵。其實客觀來講,這種看法稍有偏頗。學習是學生時代永恒的主題,但學習并不是成長
13歲小學生用家長手機玩游戲,14分鐘花掉4萬元,孩子家長聯系服務商退了款。事實上,孩子給游戲充錢的新聞屢見不鮮,退款與否并非“大結局”,對于孩子沉迷游戲現象的反思,才是其中的重點。在很多家長眼中,游戲與學習從來都是一對死敵。其實客觀來講,這種看法稍有偏頗。學習是學生時代永恒的主題,但學習并不是成長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楊 麗有一天,朋友和我分享了她9歲兒子的“趣事”。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孩子的答題不符合常識,媽媽覺得好氣又好笑,就當著孩子的面和姥姥、姥爺說起此事。沒想到,孩子聽后不干了,氣憤又委屈地哭了起來。難道小孩子也要“面子”?從心理學角度看,人在1歲時開始發展自我覺知;2~3歲是發展自我的
.hzh {display: none; } 撇去那些少數的數學學霸,相信很多人都有被數學狠狠虐過的經歷,也不乏許多諸如“數學無用論”等對數學的口誅筆伐。 究竟是什么讓你這么討厭數學?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這很可能跟你的爹媽有關。 | 家長:“我不喜歡數學”“它讓我很緊張”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