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屏育兒要不得
隨著電子設備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越來越大眾化,不少家長把視屏類產品作為育兒“輔助工具”,嬰幼兒過早和頻繁接觸視屏類產品已很普遍。不過,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的《嬰幼兒早期發展服務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不宜將視屏類產品包括電視、電腦、手機、平板、游戲機等作為兒童
隨著電子設備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越來越大眾化,不少家長把視屏類產品作為育兒“輔助工具”,嬰幼兒過早和頻繁接觸視屏類產品已很普遍。不過,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的《嬰幼兒早期發展服務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不宜將視屏類產品包括電視、電腦、手機、平板、游戲機等作為兒童
寒假迎來尾聲,各地大中小學生也陸續返回校園。新學期,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備受家長、學校和社會關注。相關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是,學生在抑郁、焦慮、學業倦怠、網絡成癮、自傷行為等方面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 面對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社會各界應如何為青少年的美麗心靈
科技日報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張佳欣)成為母親在生理和心理層面上都是一個變革性的事件。懷孕時,荷爾蒙充斥身體,引起生理和行為變化。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對小鼠的研究表明,雌二醇和孕酮這兩種妊娠荷爾蒙通過附著在大腦中的受體上,重塑了大腦中一些神經元的結構,為小鼠的“媽媽”身份或母性行為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