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至7日是第34個世界母乳喂養周。今年的活動主題為“支持母乳喂養,呵護健康未來”,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要規范母乳喂養咨詢指導,優化母乳喂養支持環境,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2024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服務指南(試行)》指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0-6月齡嬰兒提倡純母乳喂養。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免疫活性物質和水分,能夠滿足0-6個月嬰兒生長發育所需全部營養,不需要添加水和其他食物。母乳喂養經濟、方便、省時、衛生,有助于嬰兒達到最佳的生長發育及健康狀態。母乳喂養可以降低嬰兒患感冒、腹瀉、肺炎等疾病的風險,減少成年后肥胖、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促進大腦發育,增進親子關系。母乳喂養還可減少母親產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生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母親發出倡議:生命最初6個月應進行純母乳喂養。
哺乳期的乳腺健康是新手媽媽身心健康的重要部分。今年年初,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醫師,北京市政協委員王昕撰寫提交了相關提案,呼吁關注母乳喂養,規范產婦通乳服務,提供科學有效的幫助和指導,減少新手媽媽不必要的傷痛。雖然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母乳喂養問題,記者注意到,仍有許多備孕、懷孕和新生產的女性對哺乳懷有焦慮和擔憂,也有不少哺乳期女性已經遇到乳汁排出不暢、乳腺炎等問題。
哺乳期女性乳汁淤積及哺乳期乳腺炎是臨床常見的癥狀和疾病,其病因明確、治療原則清晰,臨床上分為早期預防和乳腺炎臨床治療。如何防患于未然,讓新手媽媽順利度過最忙亂的初為人母的時光,堅持6個月以內純母乳喂養,也讓寶寶順利吃到母乳,多一份健康保護,記者采訪了中、西醫專家。
當前,中醫和西醫都對于哺乳期的堵奶和乳腺炎有較為豐富的預防、治療和日常保養的方案。
首先,對于可能造成堵奶的因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乳腺門診主任醫師高海鳳表示,乳汁量多和乳管損傷是兩個重要原因,乳管損傷常見于暴力通乳、過度通乳、通乳不當等,乳管損傷后容易造成乳管管壁不光滑,繼而乳汁容易沉積,造成堵奶。此外,乳汁供過于求也會造成堵奶。過多的乳汁存留在乳房導管系統內,不僅容易沉積形成顆粒物阻塞乳管,還可能因乳管過度充盈引起不適。
高海鳳特別提出,一些媽媽會陷入“越排越堵”的惡性循環。一次堵奶如果沒有被妥善解決好,后續的反復通乳會使奶量增多,淤堵更加嚴重。“乳汁淤積時,媽媽可以自己輕柔按壓一下,主要為了嘗試是否能排出堵塞物,如果不行,就果斷放棄,繼續正常哺乳,兩次沒有緩解,就要及時就診。”
高海鳳也介紹了醫院通乳的一些基本情況:醫護人員會根據就診患者堵奶時間的長短,類型,部位,乳頭情況,奶量情況等有針對性地處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通乳,門診的通乳叫醫療性乳腺治療,時間短而有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乳腺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張董曉則分享了中醫視角。中醫現有外治、內服兩方面化解堵奶的手段,外治以推拿按摩和膻中、乳根、少澤等穴位的針灸為主,中藥內服則需辨證施治,有調理乳房脹痛、情緒煩躁、紅腫熱痛等癥狀的藥方,敷涂芙蓉膏也較為常見。
同時,張董曉也分析了一些民間廣為流傳,但不一定科學有效的“偏方”。如熱敷時間過長或溫度過高(>15分鐘或溫度>50℃)可能加重組織水腫,哺乳前短時熱敷即可;大力揉搓乳房硬塊也時常存在風險,用梳子、刮痧板用力刮擦乳房,可能損傷乳腺管,導致炎癥擴散或局部出血,以產婦無痛感為度的輕柔按摩更加適宜,且需配合正確排乳手法;很多人認為豬蹄湯、老母雞湯等“白色濃湯”能通乳,但實際這類湯脂肪含量高,反而可能增加乳汁黏稠度,加重淤積。張董曉建議孕期和哺乳期應當均衡飲食,多飲水,經常發生乳汁淤積的寶媽避免過量服用高脂湯。
張董曉教授強調,產前調養的核心是“通”而非“補”:通過乳頭內陷矯正、均衡飲食和體態調整,減少產后哺乳障礙。保持放松心態,可降低堵奶和乳腺炎的發生率;同時,也不必追求哺乳后“排空到一滴不剩”,過度排空會刺激乳汁過量分泌,形成惡性循環,按需哺乳,適當排空變軟即可,遇到硬結處必要時去醫院就診。
還有一些需警惕的高風險因素會使產后堵奶風險增高,如乳房手術史或既往有乳腺炎病史;妊娠期糖尿病或肥胖(易乳汁黏稠)和計劃剖宮產(術后疼痛可能延遲哺乳)。
產后前3天的哺乳技巧和乳頭疼痛也是影響媽媽們哺乳成功的重要因素,高海鳳補充了一些她在工作中總結出的相關經驗。
首先,在出生后就要盡早讓寶寶趴在媽媽胸前進行肌膚接觸,引導寶寶自主尋乳。媽媽可以讓寶寶不限時間、不限次數地正確含接、有效吸吮。
同時調整好寶寶的含接,避免造成乳頭的損傷。在產后三四天,媽媽出現生理性漲奶,這個時候更需要讓寶寶不限時間、不限次數地正確含接、有效吸吮,讓發育完好的優勢乳腺導管實現產乳功能。
寶寶在吸吮母乳時,可能由于含接不正確,擠壓、磨損或拉扯乳頭,造成媽媽乳頭的損傷;吸奶器型號不合適或使用時間過長,都可能會造成乳頭局部組織水腫或更嚴重的損傷。在這些情況下,媽媽們可以尋找專業人員調整寶寶含接姿勢。乳頭破損疼痛時,可使用止痛藥物緩解不適,但具體用藥需要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