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重慶8月2日電(曾理陳超)1日晚,在期盼了13年后,峰峰(化名)終于見到了給自己捐獻“生命種子”的&ldquo……
圖為韓露(左)和峰峰13年首次相見。 曾理攝
中新網(wǎng)重慶8月2日電(曾理陳超)1日晚,在期盼了13年后,峰峰(化名)終于見到了給自己捐獻“生命種子”的“媽媽”韓露。他疾步上前,送上一捧親自準備的鮮花,遞到韓露手中,仿若失散多年的親人相擁而泣。
一次見面,為何等了13年?
峰峰與韓露是重慶首例干細胞移植治療慢粒患者與供者。按照國際慣例和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明文規(guī)定,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中的供患者雙方一年內(nèi)不能見面。即使一年之后,他們想要見面,也必須在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國家管理中心即總庫的安排下,才能謹慎地讓雙方接觸。這一不能隨意打破的原則,在相關(guān)法律上叫“互盲”。
作為重慶市牙科醫(yī)院的一名醫(yī)務工作者,韓露深知這一點,也謹記這一點。13年來,雖然深深牽掛著對方,但兩人從沒見過面,從未通過話。直到13年后,此次相見才在造血干細胞供者和受者雙方意愿下,經(jīng)重慶媒體牽線搭橋,重慶市紅十字會向中華骨髓庫申請,獲得批準后才最終達成。
圖為韓露(左)和峰峰13年首次相見。 曾理攝
13年前,她捐干細胞挽救生命
2004年12月30日,在新橋醫(yī)院血液科層流病房,帶有捐獻者體溫的60ml造血干細胞緩緩地流進了受捐獻人峰峰的體內(nèi)。24分鐘后,整個過程完成,峰峰的生命之燈被再一次點亮……這是重慶進行的首例無關(guān)供者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那時,15歲的峰峰是某實驗中學初四年級(5+4學制)的學生。就在中考前,峰峰突然感冒,很快被醫(yī)生診斷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白血病的最佳方案就是進行干細胞移植,但是在無血緣關(guān)系的人群中,要找到與移植相關(guān)抗原完全相合的造血干細胞,幾率只有十萬分之一。
經(jīng)過多方努力,重慶市紅十字會和新橋醫(yī)院的專家們在中華骨髓庫重慶分庫中選中了一位干細胞與峰峰完全相符的捐獻者,她就是韓露。當年32歲的韓露是重慶市牙科醫(yī)院的一名護士。
韓露獲悉這一消息后,非常樂意捐獻出自己的“生命種子”挽救一個鮮活的生命。2004年12月30日至31日,經(jīng)過兩次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采集,韓露為峰峰捐獻了120ml“生命種子”,并輸入了峰峰體內(nèi)。
圖為韓露(左)和峰峰13年首次相見。 曾理攝
“這一輩子,她都是我的媽媽!”
在醫(y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當“生命種子”移植后第43天,峰峰順利走出了新橋醫(yī)院血液科層流病房。他的血型也發(fā)生了變化,由過去的O型成功轉(zhuǎn)換為捐助者的B型——這代表著,重慶市首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成功了!
韓露也只是在新聞報道中,得知峰峰重獲生命的好消息。之后,她也不時地通過媒體關(guān)注著峰峰的消息。她說,雖然從沒見過峰峰,也沒說過話,但內(nèi)心已經(jīng)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另一頭,隨著年齡的增長,峰峰想見一見韓露“媽媽”的愿望也愈發(fā)強烈。
二人終于見面后,峰峰得知,在干細胞移植后第二年,韓露打算與未婚夫舉行婚禮,原本想邀請峰峰當伴郎,結(jié)果因為種種原因,她與峰峰未能見面,而她的婚禮也未舉行。得知現(xiàn)年45歲的救命恩人仍單身,峰峰說,“我的身體里流著她的血,這一輩子,她都是我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