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戶一碼”垃圾驗身份居民得實惠
在大興區亦莊鎮富源里社區,居民送到垃圾桶的每個垃圾袋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桶邊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先對垃圾進行檢查,然后掏出手機對著二維碼一掃,便對這袋垃圾進行打分。如果分類分得準確,垃圾的“主人”還能憑積分兌換到肥皂、抽紙、食用油呢!貼二維碼 每戶垃圾有了“身份證”富源里社區2003年入住,有20棟樓,
在大興區亦莊鎮富源里社區,居民送到垃圾桶的每個垃圾袋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桶邊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先對垃圾進行檢查,然后掏出手機對著二維碼一掃,便對這袋垃圾進行打分。如果分類分得準確,垃圾的“主人”還能憑積分兌換到肥皂、抽紙、食用油呢!貼二維碼 每戶垃圾有了“身份證”富源里社區2003年入住,有20棟樓,
為做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連日來,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領導以人大代表身份深入基層,聽取意見建議,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市領導要求,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抓好條例修訂,以條例修訂為契機,全面建立和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作為全國第一部生活
近日,筆者坐高鐵去外地旅游。在車上,當聽到保潔員“收垃圾”的聲音后,我鄰座的一個小男孩拿著香蕉皮和一個空礦泉水瓶對保潔員認真地說:“阿姨,我這是濕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保潔員提著一個大垃圾袋說:“小朋友,都扔在一起吧。”聽了保潔員的話,小男孩臉上顯出困惑和無奈的表情。“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教我們如何進行
最近,垃圾分類成了持續不斷的熱點話題。多地已經或將建立相關條例,對違反垃圾分類規定的行為設定相應懲罰規則——這一“史上最嚴垃圾分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我們的生活。如何看待這一輪垃圾分類?目前的垃圾分類有哪些問題有待優化?帶著這些問題,新京報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建國、上海交通大學環境
對于習慣問題,采取強有力的處罰措施通常能收到良好效果;但對于能力問題,就需要專業性來護航。7月1日,上海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按照當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垃圾混投的個人將處以50元至200元罰款;單位沒按規定實施垃圾分類,最高罰款5萬元。接著,北京等地也陸續傳出“將全面推行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