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規律睡眠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科技日報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張佳欣)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規律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睡眠時間不規律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同齡人高出34%。研究認為,保持穩定的睡眠有助于預防2型糖尿病。相關論文17日發表在《糖尿病護理》雜志上。2型糖尿病影響著全球近5億人,是
科技日報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張佳欣)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規律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睡眠時間不規律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同齡人高出34%。研究認為,保持穩定的睡眠有助于預防2型糖尿病。相關論文17日發表在《糖尿病護理》雜志上。2型糖尿病影響著全球近5億人,是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一項在線發表于最近《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雜志》的長期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糖尿病(Ⅰ型和Ⅱ型)的影響。無論患病時間長短,男性患心血管疾病、腿部足部和腎臟并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幾率都更高。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澳大利亞的25713名患者,這些人都患有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他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科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熬夜包括上夜班足以打亂人體內與血糖調節、能量代謝和炎癥相關蛋白質的節律,進而促進慢性代謝疾病的發展。最新發現為熬夜更容易患糖尿病、肥胖和其他代謝紊亂癥提供了新線索。相關論文發表于近期出版的《蛋白質組研究雜志》。
科技日報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張佳欣)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發現顯示:與那些擁有早起習慣的人相比,晚睡晚起的人患糖尿病風險增加了19%。相關研究發表在新一期《內科醫學年鑒》上。 睡眠類型或晝夜節律偏好,指的是一個人偏好的睡覺和醒來時間。有的人是“早起鳥”,喜歡早睡早起,而有的人
上海瑞金醫院寧光團隊在近10萬國人中進行的研究表明,夜間窗外有較亮的燈光,患糖尿病可能性增加。研究顯示,夜間戶外燈光亮度與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及胰島素抵抗指數呈正相關,與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呈負相關。也就是說,夜間外邊光線越亮,血糖代謝問題越大。此外,研究者還發現,夜間戶外燈光暴
楊琨是一位“資深”的糖尿病患者,“糖齡”近36年。1985年,年僅9歲的他被確診為Ⅰ型糖尿病。在上世紀80年代,大眾對糖尿病的認知較少,全家人通過買書自學了解糖尿病。回憶起小時候的控糖經歷,楊琨說:“三餐前和睡前都要驗尿糖,18滴班氏液加兩滴尿液,然后用酒精燈燒,燒完了根據顏色判斷血糖高低。”到現在
我國1.29億人患糖尿病,如何遠離“甜蜜的負擔”有潛在糖尿病患病風險人群需注意:40歲開始每年至少檢測1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盡量規避重油、重鹽、重糖飲食習慣;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有一定強度的運動;控制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4或以下;避免過大精神壓力,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熬夜,保證充
腹型肥胖人群患糖尿病風險特別高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最新發布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12.8%,比2017年公布的統計數據10.9%,足足上升了1.9%!據此推算,中國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數為1.298億!廣東省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
愛喝高糖飲料,突發重病讓他驚呆了 患糖尿病多年 小伙竟不自知 門診觀察 福州晚報訊 昨日,25歲的小張出院。在兩周前,他因為腹痛被送往搶救室,被查出糖尿病的急危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這時他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感冒”沒在意 腹痛查出重癥 小張在工廠工作,平時經常熬夜,愛吃外賣,還喜歡喝各種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丙酸鹽——一種廣泛用于烘焙食品及人造香料的食品添加劑,可能會破壞人體新陳代謝,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癥的風險。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發表報告,介紹了這種常用來防腐的添加劑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研究人員還說,目前美國食品和藥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發現,吃肉與患糖尿病的風險有一定關系。他們以亞洲人為對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調查。結果發現,食用過量的紅肉,如牛肉、豬肉和加工肉等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而吃白肉,如魚、雞肉等可使風險下降。研究人員以6.3萬名45~74歲的新加坡居民為對象,進行了11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吃紅肉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