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康復”正名,促醫療水平提升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民政部、財政部等八部委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2年,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6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0人,到2025年,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8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2人。實現康復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服務方式更加多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民政部、財政部等八部委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2年,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6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0人,到2025年,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8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2人。實現康復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服務方式更加多元
據國家醫保局最新消息,安徽省太和縣50家醫療機構不同程度存在違規違法使用醫保基金問題,涉及醫保基金5795.1萬元。其中,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等11家醫院存在嚴重欺詐騙保問題,涉及醫保基金1387.3萬元。國家醫療保障局向全國醫保系統通報安徽省查處太和縣欺詐騙保案做法,要求各級醫保部門對醫保
6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醫療關乎民生,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2
中新網北京6月2日電 (記者 張素)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巨大挑戰,很多行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十四五”時期是醫療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醫療健康行業又將發生哪些變化?2日,畢馬威發布“十四五”醫療篇報告,其中聚焦醫療行業,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就醫療健康產業規劃提出建議。報告首先
中新網上海5月28日電(記者 陳靜)記者28日獲悉,“5G+智慧醫療創新實驗室”率先在上海揭牌成立。該實驗室是上海市信息化發展重點支持專項,由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吳韜領銜負責。上海健康醫學院黨委書記郭永瑾對記者表示,“5G+智慧醫療創新實驗室”,以“產、學、研、醫、用”融合為目標,深入探究5G與醫療結
中新網上海5月17日電(記者陳靜)記者17日獲悉,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數量每年同比增長約15%,總服務量同比增長約9.5%。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簡稱:非公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創始人郝德明17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民眾對社會辦醫多層次、多樣化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社會辦醫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作為長期
中新網上海4月30日電 (記者 陳靜)醫學院校、附屬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方之間如何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提升學校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能級,是此間各方思考的話題。由上海健康醫學院牽頭,上海多個區的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成員單位組建的“上海健康醫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聯盟”30日正式成立。上
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185家,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覆蓋率實現100%。這是記者從北京市2021年老齡健康工作會上獲得的消息。北京市將積極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開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和水平;深入開展“智慧助老”行動,持續推進針對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
中新網上海4月23日電 (陳靜 尹學兵)記者23日獲悉,上海中醫藥大學牽手社會醫療機構,啟動刺五加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據悉,這是推動上海社會辦醫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閆東方表示,這次協會、大學、企業、社會辦醫的合作是一次優勢互補、互相促進的合作,
通過手機,短短幾分鐘就能申辦跨省異地就醫備案。記者獲悉,“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和“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小程序”辦理異地就醫備案的兩大線上渠道已經開通。參保人備案成功后,在就醫地所有異地就醫聯網醫療機構住院可直接結算。廣州市醫保中心介紹,從去年底運行以來,目前已有超2400名廣州參保人嘗鮮體驗此項便民
中新網上海4月15日電(記者 陳靜)互聯網時代,醫療機構與政府正攜手探索統籌醫療資源和信息共享等,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以期讓更多患者獲得同質化、便利的醫療服務 。記者15日獲悉,在上海的西部地區,普陀區政府攜手上海市兒童醫院成立“上海市兒童醫院-普陀區兒科醫療聯合體”,嘗試將以“互聯網+兒聯體”的
北京市嚴格控制公立醫療機構用于特需醫療服務的床位數,不得超過醫療機構登記床位總數的10%。昨天,北京市衛健委發出通知,要求規范本市公立醫療機構特需醫療服務管理。通知要求,要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嚴格控制公立醫療機構用于特需醫療服務的床位數,除特需夜門診和特需節假日門診外,副主任
“相親失敗?形象欠佳?你離成功就差一個發際線!”“上午植發,下午上班”“一次植發,終身受益”……地鐵、公交、電梯里,大幅搶眼的植發廣告不斷占領公共空間。夸張的廣告語吸引了不少為容貌焦慮、試圖拯救發際線的年輕人。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0年,我國植發行業的市場規模從57億元躍升至192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印發《關于做好當前慢性病長期用藥處方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強調,醫療機構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滿足需長期用藥、血液透析等特殊治療的慢性病患者的醫療服務需求,對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一次可開具12周以內相關藥品。《通知》指出,加強日常醫療服務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全市高招體檢3月21日至4月20日進行。各學校體檢時間由所在區考試中心指導各學校與轄區高招體檢指定醫療機構協商確定,由報名單位通知考生。非指定的醫療機構為考生作出的體檢結論無效。未在規定時間參加體檢的考生,可于6月11日12:30-16:00到北京市體檢中心馬
患者福音,14家醫療機構加盟長三角罕見病實驗診斷協作中心每年2月最后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今年的國際罕見病日為2月28日。眾所周知,罕見病發病較為分散且類型眾多,單一醫療機構病例稀少,確診十分困難,與其它疾病相比,罕見病的標準化實驗診斷對疾病的確診起著關鍵性作用。2月2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衛健委
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為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市衛健委與市老齡辦近日共同發布關于做好老年人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市衛健委要求各區衛生健康委(老齡辦)要切實解決老年人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智能技術運用困難。不得將
以常態化、制度化措施減輕群眾就醫負擔——集中帶量采購將逐步覆蓋各類藥品本報北京1月29日訊(記者吳佳佳)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推進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以常態化、制度化措施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并印發了相關意見。29日,國新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相關情況,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將推動
23日晚,山西省晉中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榆次區以高村為中心向外拓展的12.8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全員核酸檢測情況。截至23日19時30分,38858人份樣本全部完成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經省級專家指導共同研判,榆次區于1月23日對以高村為中心向外拓展的12.8平方公里范圍內的人員(高村及周邊重點
在北京市召開第21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在會上公布了七項措施,以切實做到院感防控與醫療服務兩手抓、兩不誤,適應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醫療的服務需求。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七項措施涉及加強急危重患者救治、加強住院服務管理、做好血液透析患者服務等。在嚴格掌握中高風
中新網北京1月23日電 (陳杭)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昂23日在發布會上要求,各醫療機構要建立急危重癥患者救治綠色通道,不得以疫情防控為理由,隨意停止手術、延誤治療、推諉拒收急危重癥患者。李昂表示,近日,北京市醫療救治和防院感組對全市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醫療服務工作進行了再部署,切實做到院感防控與
北京市衛健委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必須建立預檢分診和就診患者登記制度,提高對新冠肺炎的發現和報告意識。通知要求,涉農區衛健委要加強農村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必須建立預檢分診和就診患者登記制度,提高對新冠肺炎的發現和報
中新網太原1月5日電 (吳瓊)記者5日晚從山西省醫保局獲悉,自2021年1月1日起,山西全面聯動落實國家組織心臟冠脈支架集采價格,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此舉是繼2020年5月山西對心臟冠脈支架帶量采購后的再次降價。據了解,山西于2020年5月先行先試組織全省68家公立醫療機
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衛生健康監督所所長李亞京介紹,部分醫療機構存在患者未佩戴口罩、人員聚集嚴重等問題;部分公共場所存在入口處看管不嚴等問題。北京市衛生健康監督所組成了多個督查組,對全市各類醫療機構、隔離觀察點進行了院感防控督導檢查,對人員聚集場所的社會面防控工作
中新網廣州12月30日電 (蔡敏婕 王宇丹)廣東省醫保局30日稱,該局印發《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按病種分值付費統一病種分值庫》,通過收集分析全省各地病種和分值,確定基準病種,運用分值比例、實證研究、比較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全省統一病種分值庫,此舉補齊省內各市同一種疾病支付的醫療費用存在較大差異的短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