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老年助餐服務年均惠及10萬名老人
本報西寧10月30日電 (記者江萌)記者從青海省民政廳了解到:目前,青海已建成217個城市社區養老助餐點,538個農村互助幸福院提供助餐服務,年均惠及10萬名經濟困難老人和高齡老人。青海聚焦老年群體助餐需求,以創新方式構建助餐服務體系。在城市,依托現有養老設施和餐飲門店設立助餐點,形成街道有中央廚
本報西寧10月30日電 (記者江萌)記者從青海省民政廳了解到:目前,青海已建成217個城市社區養老助餐點,538個農村互助幸福院提供助餐服務,年均惠及10萬名經濟困難老人和高齡老人。青海聚焦老年群體助餐需求,以創新方式構建助餐服務體系。在城市,依托現有養老設施和餐飲門店設立助餐點,形成街道有中央廚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醫療護理員在培訓演練床旁轉移患者的動作要領。林媛媛攝">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醫療護理員在培訓演練床旁轉移患者的動作要領。 林媛媛攝 長沙市第四醫院醫療護理員為臥床患者洗頭。劉芷靜攝">長沙市第四醫院醫療護理員為臥床患者洗頭。 劉芷靜攝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
圖①:在安吉縣中醫醫院安寧療護病房,醫護人員正在陪伴患者。安吉縣中醫醫院供圖圖②:在北京老年醫院安寧療護病房,醫護人員與患者交流。北京老年醫院供圖">圖①:在安吉縣中醫醫院安寧療護病房,醫護人員正在陪伴患者。 安吉縣中醫醫院供圖 圖②:在北京老年醫院安寧療護病房,醫護人員與患者交流。 北京
為家庭“減負”,為康復“加分”。各地醫院持續探索優化免陪照護模式,由護士或醫療護理員為患者提供生活照護服務,將家屬從繁重的陪護中解放出來,契合了人民群眾對高品質醫療健康服務的新期待。探索發展免陪照護服務,是對醫療服務流程、資源配置方式的優化調整。如何讓更多家庭受益?信任、安全與可持續是3個關鍵
霜降過后,涼燥交織,養生需兼顧防寒與潤燥,遵循“溫和適度”的原則。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此時進補更易吸收。可適量攝入羊肉、牛肉、鴨肉、板栗等溫和平補食物,增強體質。“補霜降”重在細水長流,要避免大寒大熱,可以用羊肉搭配當歸、生姜煮湯,既能溫補又不燥熱。若出現口干、便秘,便是補益過度的
最近,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指出,未成年人生理發育沒有成熟,審美觀處于形成階段,易受外界宣傳等因素影響,過早醫美容易造成身體和心理的創傷,也容易出現效果與預期不一樣的情況。因此,不建議未成年人做醫美。隨著醫美行業快速發展,一些不良商家和機構利用消費者渴望迅速變美的心理,通過虛假宣傳、發布醫美廣告、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這種疾病在發病過程中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加重,直到患者遭遇意外跌倒等情況引發骨折,其危害才會顯現出來。從臨床數據來看,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發病人群是絕經后5—10年的女性,以及年齡超過70歲的老年人。因此,人們往往將其視為老年病。其實,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2025年10月31日健康養生簡報,星期五!在這里,生活原來可以更健康!健康新聞1、超微導管可安全穿行于最細腦血管2、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同時修復多個致病突變3、四維超聲技術清晰呈現器官細微血流4、硬核技術敲開智慧生活之門5、用含氟牙膏刷牙省去這一步更護齒6、生物制造“本領”高7、關愛學生心理健康從“體育每天2小時”做起8、我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超4億9、真正理解生命的價值(民生觀)10、“水果自由”,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與加拿大多倫多西部醫院科研團隊合作,研制出一種超微型、高柔性的神經血管導管“MagFlow”。該導管可在血流驅動下,安全穿行于大腦中最復雜、最細微的血管,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了新工具。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科學·機器人》雜志。微導管是一種醫療器件,可沿人體血管蜿蜒穿行,用于治療
美國科研團隊在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發表研究成果稱,他們基于逆轉錄酶開發出一種新型基因編輯技術,能夠更精準、更高效地同時修復哺乳動物細胞內的多個致病突變,為開發廣譜基因療法奠定了重要基礎。許多遺傳疾病,如囊性纖維化、血友病等,往往涉及基因組中多個突變。更復雜的是,即使是同種疾病的不同患者,其突
法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全新超聲成像技術,首次在四個維度(三維空間+時間)對活體心臟、腎臟和肝臟等大器官中,從大血管到最細微血管的微循環和完整血流動態,實現了全面、高精度可視化。這一突破為研究和診斷血液循環相關疾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視角,將為循環系統疾病的精準醫療帶來深遠影響,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
能在水中照常工作的插排、讓安檢提速的迷你CT設備、給食品“把脈問診”的機器人……這些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專交會”)上展示的產品,正悄然走進尋常百姓家。專交會以一項項“接地氣”的硬核專利技術為鑰,打開更安全、高效、綠色的生活之門。無水染色布:無化學助劑殘留在專交會大連工業
最近,一些在海外學習生活的自媒體博主發文稱,自己在當地醫院牙科就診時醫生建議“刷牙后應吐出牙膏泡沫,沒有必要再用水漱口”。相關推文一經發出,就引來關注。事實上,部分國外相關機構也給出過類似建議。那么,用牙膏刷完牙后究竟該不該再用水漱口?如果不漱口,牙膏殘留會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科技日報記者日前就
【身邊的新經濟】通過生物技術,熊膽有效成分能夠從雞、鴨、豬的膽酸中提取、合成;通過微生物,蛋白質可以在工廠里以發酵方式“生產”出來,與傳統蛋白質生產方式相比,能夠大幅減少土地、水資源利用和碳排放……這些并不是“魔法”,而是生物制造的“本領”。“生物制造是以工業生物技術為核心,利用生物體,包括酶和微生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條措施》,要求“全面落實體育每天2小時”的運動標準,保證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能夠按規定課時開展體育鍛煉。這一舉措是《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學生體質強健計劃”的具體落地,更將體育鍛煉置于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位置。長久
【現象】不少消費者發現,水果吃起來“更甜了”。比如,原本口感偏淡的藍莓、火龍果,以及口感偏酸的柑橘、李子等,紛紛走起了“純甜風”。這份感受背后有數據支撐:以西瓜為例,如今西瓜糖度普遍在12以上,而20年前一般在9左右。近些年,“水果自由”的話題在社交平臺備受關注,水果更甜的口感、愈加豐富的選擇
老年階段可能占到生命長度的1/4,如何度過這段時光,是我們要認真面對的課題秋風吹黃銀杏葉,佳節又重陽。今天,我們該怎樣談論“老”?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是每個人終將經歷的人生旅程,如何度過老年時光,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認真面對的課題。老年,是擁有無限可能的人生新階段。截至2024年底,我國居民人
本報大理10月29日電 (記者陶相安)2025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近日在云南大理舉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發布《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4—2025)》。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4月初,我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超4億。從消費人群來看,中青年群體成為戶外運動主要消費者,其中25—34歲群體占比
2025年10月30日健康養生簡報,星期四!在這里,生活原來可以更健康!健康新聞1、國家藥監局批準那米司特片上市2、中醫專家支招:重陽時節健康管理要加強“整體觀念”3、國家衛健委提醒:這些認知誤區潛藏嚴重卒中風險4、抗肝纖維化給藥新體系構成5、科技加持,卒中治療突破瓶頸6、新檢測模型攻克“癌王”早篩難題7、北京亦莊發布國際醫藥創新公園規劃8、從籃球賽到全民健身熱9、全球首套腦機交互定制化磁共振平臺
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孫紅麗)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申報的1類創新藥那米司特片(商品名:博優維)上市,適用于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成人患者。該藥品上市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