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建立蒙醫藥專利池勢在必行
本報訊(記者李玉波 通訊員白蓮)“近年來,國外對蒙醫藥專利及論文的關注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讓我感到既欣喜又擔憂。”內蒙古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董鈺在近日舉辦的蒙醫藥專利池啟動儀式上呼吁,蒙醫藥產業亟須做好知識產權保護,提前規避被國外制藥企業“盜版”,從而導致創新成果以及傳統知識財富流失現象的發生。
目前,我國缺乏專業性的蒙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機構,這使得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始終處于民間分散的狀態,難以對我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和政策發揮更大的決策支撐作用。在目前的知識產權制度框架下,蒙醫藥中的傳統方劑、藥浴治療法、接骨法等傳統知識被排斥在專利法保護范疇之外。
據內蒙古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剛剛發布的《蒙醫藥知識產權分析報告》顯示,蒙醫藥自身知識產權保護狀況也不容樂觀,專利保護意識不強、缺乏品牌戰略思想、專利申請量低位徘徊、只會使用而不懂保護等普遍存在的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蒙醫藥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目前蒙醫藥企業還處于規模小、層次低、品牌少、創新能力弱、分布散、無指導性的孤軍奮戰境況,未形成影響力和產業集群。”內蒙古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主任韓勇說。
“目前自治區蒙醫藥產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后,2017年全區蒙醫藥總產值10億元,而云南白藥廠1年產值就達300多億元。雖然與其它民族醫藥存在差距,但也擁有巨大潛力。”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副巡視員云濤表示。
“建立蒙醫藥專利池,統一運營蒙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勢在必行。”韓勇表示,專利池的運營,將有利于蒙藥企業及時了解競爭環境,提高研發能力,規避市場風險等。
專利池將全面對接全國蒙醫藥研究機構、高校、企業以及民間從業人員,廣泛征集蒙醫藥專利入池,整理、盤活和優化高質量蒙醫藥技術專利,并全程對池內的技術專利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專業指導。韓勇說,“其目的是將蒙醫藥專利變得有價有質,讓技術轉移轉化交易變得更有序。”
李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