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27日電 (記者 陳靜)在中國的總疾病負擔中,慢病占比不斷增加,慢病人數在快速增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下,心血管慢病防控更凸顯其價值。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范慧敏教授27日直言,慢病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其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升高。他指出,這為后疫情時代心血管慢病干預提出更多要求。

心血管慢病是指心臟和血管疾患引起的相關疾病。通過早期篩查發現病變,可明顯減少猝死、心梗、腦卒中等發生率。當下,傳統疾病診療方式難以實現對慢性疾病的有效管控。利用人工智能實現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預防成為醫療專家思考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教授認為,利用人工智能實現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預防,或將成為大健康產業未來“藍海”。
正在舉行的上海國際健康世博會上,“CDMIR第三屆慢病管理和智能康復高峰論壇”舉行,多終端互聯的信息共享平臺引來多方關注。據悉,該平臺以基于5G技術的智能監控平臺為核心,通過AI技術和可穿戴檢測設備,連通醫療設備等和綜合性大醫院的醫療團隊。
據介紹,患者可以將居家測得的生理參數通過移動端上傳,醫生實時掌握患者身體狀況,了解其康復依從性等,并及時給予專業指導,進而實現對患者進行家庭心臟康復規范化管理。
當日,在“衰老、心臟健康與AI智能”互動體驗中,觀眾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感受了人工智能帶來的精準與便利。記者看到,一款智能心電手表受到關注。據了解,該手表可隨時隨地監測心臟健康,進而早期發現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血管衰老,盡早干預,保護心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