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18日電(記者陳靜)上海是在中國率先試點家庭醫生制度的城市。記者18日獲悉,迄今,上海累計簽約超過815萬人,老年人、兒童、慢性病人、孕產婦等重點人群簽約率超過77%,失能老人簽約率超過九成。
據了解,在過去的一年中,上海家庭醫生堅守社區防控的陣地,守護民眾健康的網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家庭醫生制度從打造服務模式逐步晉級到制度構建,成為上海基層衛生健康服務供給的基本制度,已取得明顯成效。越來越多居民簽約家庭醫生,越來越多居民接受并信賴家庭醫生。上海社區衛生服務連續五年在第三方滿意度測評中位列首位;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間,社區門診量一度達到全市七成以上。
2021年“519世界家庭醫生日”主題宣傳活動18日舉行。2021年“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評選結果正式出爐,來自嘉定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70后”陸秋霞、古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80后”王宏儒、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90后”吳舒窈等10位獲獎者及10位提名獲獎者受表彰。
據上海市衛健委方面介紹,2021年“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主要從醫療服務水平、健康管理理念、愛崗敬業精神、居民信賴程度、開拓鉆研精神、良好溝通能力、服務特長能力等七方面,對推選人員進行全面考量。此外,分別圍繞理論技能、簽約情況、中西醫并重等三個維度展開,遴選出具有扎根基層、樂于奉獻的高尚品質的家庭醫生。
上海市政府副市長宗明慰問了獲得2021年“十佳家庭醫生”和提名獎的獲獎者,并與家庭醫生代表合影,同時向廣大家庭醫生致以節日祝賀與誠摯問候。
上海市衛健委當日披露,越來越多服務功能在民眾家門口實現,包括:每年8萬張家庭病床,超過80萬人次獲得居家診療服務;全覆蓋的社區午間與雙休日門診,延時錯時服務讓廣大在職在校人群獲得服務更便捷;居家與病房相結合的安寧療護服務等。據透露,未來上海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越來越強。上海計劃年內全覆蓋提供兒科診療服務,并完成首批示范性康復中心建設。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中醫藥融入家庭醫生制度建設是醫改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上海持續推進中醫藥技術方法在家庭醫生服務中的有效應用,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據悉,在入圍的2021年“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中,有2名中醫全科醫師獲提名獎。徐匯區楓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屠麗萍作為海派中醫顧氏外科的傳承人,將帶狀皰疹、痛風病等病證的特色療法引入社區專病診療。
作為2021年“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推選活動專家評審會的評委之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全科醫學科祝墡珠教授指出,社區教學基地師資建設非常重要。上海通過規范培養、注重對臨床、教學、科研等能力的提升,全方位提升全科師資能力;以全科醫學臨床思維,結合慢性病管理、傳染病防控、社區健康管理、社區急救、安寧療護、醫患關系與溝通等,培養“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的防治結合全科醫學人才。
上海市衛健委方面表示,今后,上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著力打造“康復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護理中心”三大功能,讓社區衛生服務守護更多居民健康。